[发明专利]采用2C3D双向传输技术的多媒体互动网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8389.7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零态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01;H04L5/14;H04B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张文娟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c3d 双向 传输 技术 多媒体 互动 网络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2C3D双向传输技术的多媒体互动网络系统,包括2C3D基础层,所述2C3D基础层的基本链路由HE,NE,TE,RE及传输信道组成。其中每个设备至少具有一个并行接口和一个串行接口。链路的物理层采用四线制,包括两条差分信号线,一条单端信号线和一条公共端线。本专利所述的采用2C3D双向传输技术的多媒体互动网络系统,该技术使用的所有设备都具有双向通信的功能,可以将以往的单向LED网络直接升级到双向互联网络;其次,该技术拥有一套完整的协议栈,这个协议栈涵盖了网络的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及应用层,可以保证实时高效的实现多媒体网络智能互动与网络设备管理等新功能;同时,这样的链接及传输方式既可以发挥两个信道各自的优点,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多媒体互动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及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媒体网络系统,尤其是一种具有双向传输功能,可实时高效的实现多媒体网络智能互动与网络设备管理,实现多媒体互动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及控制的一种采用2C3D双向传输技术的多媒体互动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景观照明行业正在向超大型LED媒体立面发展,LED 组网控制技术也由简单的串行移位方式过度到具有并行可编址的单向网络,在传输层面也从无址状态发展到采用标准DMX512协议通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超大型LED网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例如,要求实时人景互动,要能在线检测,要有网络设备管理功能等。这些新需求都有一个特点,需要网络具有双向通信能力。而且,根据现有LED网播放节目的特殊性,这个双向网络还要能够在一个短周期内完成各种实时任务。而以往的LED网是单向网络,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如果采用RDM技术,由于该协议规定的数据包较长,并且要兼容DMX512协议,传输波特率较低,根本无法在一个短周期内完成多个实时任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传输功能,可实时高效的实现多媒体网络智能互动与网络设备管理,实现多媒体互动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及控制的一种采用2C3D双向传输技术的多媒体互动网络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采用2C3D双向传输技术的多媒体互动网络系统,包括2C3D基础层,所述2C3D基础层的基本链路由HE,NE,TE, RE及传输信道组成。其中每个设备至少具有一个并行接口和一个串行接口。链路的物理层采用四线制,包括两条差分信号线,一条单端信号线和一条公共端线。
HE(head equipment)为头端设备,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RS485接口用于接驳并行信道,RS232接口用于接驳上位机的串行信道,UART接口用于接驳基本链路的串行信道。
按键模块与显示模块用于相应的功能,处理器内安装有EC-HE-V1 监控程序,具有地址分配功能,静态检测与动态
检测功能,以及各种数据的收发功能。
NE(net element)为智能网元,其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其中 RS485接口用于接驳并行信道,UART接口用于接驳基本链路的串行信道。
传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各种传感信息,驱动器模块用于各种声光电设备的驱动,处理器内安装有EC-NE-V1监控程序,具有地址存储功能,传感检测与设备状态监测功能,以及各种数据的收发功能。
该程序还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压缩,使数据采集量达到未压缩时的8倍。
RE(relay equipment)为中继设备,其基本原理如图5所示,其中RS485A接口用于接驳前段并行信道,RS485B接口用于接驳后段并行信道,UART接口用于接通前后段串行信道。
处理器内安装有EC-RE-V1监控程序,具有自动检测数据流方向功能,并具有数据整形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长距离传输时的信号质量,降低误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零态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零态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8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