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7646.5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9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全生;闵凡奇;党国举;周敦凡;张绍乙;张绍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退役 动力电池 梯次 利用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该退役动力电池包的处理包含以下步骤:预检、室温容量检测、倍率检测、内阻检测、电压检测;将不满足梯次利用的退役动力电池包拆解成动力电池模块,然后进行以下处理:外观检查、容量检测、倍率检测、内阻检测、电压检测;最后,将筛选后的退役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模块进行梯次利用;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基于容量、内阻、功率、电压为四大体现电芯性能的因素,从该四个因素对电芯性能敏感度从大到小开始筛选,极大提高了筛选的一致性,其主要是采用国家标准进行测试,提高了筛分方法的兼容性,并分别对电池包和电池模块进行筛分,增加了梯次利用的领域,通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梯次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与环保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成为普遍共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寿命到期后的处理和利用提出新的课题。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回收量需要提前进行动力电池再利用业务的研究和商业模式的摸索,如果不能建立“有利可图”的回收产业,废电池就会像潮水一样淹没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现实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逐年下坡,这期间的成本压力如何化解?“价格0.8元/wh、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周期达1500次”的电池“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仅从全球镍钴量考虑,有限的资源也支撑不了电池的现实需求。因此,梯次利用已成为诸多电池厂家的选择。梯次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成本问题,还可为电动汽车退役电池谋出路。最重要的是,废旧蓄电池利用应遵循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
梯次利用解决方案有两种:单体拆分和保持原电池箱。但从质量、容量、兼容性、拆分/管理成本等角度对比分析,两种方案各有利弊。在此前提下,电池厂应当优先通过运行大数据及可追溯体系选择模块应用,原因是PACK自动化主流技术已逐渐转变到激光焊,如果拆解退役电池后打磨再焊接,单体方案可行性差。
梯次利用的方案为:通过检测,如果回收电池还剩余规定容量,则可以进行梯次利用,应用于分布式储能电池系统,用来平抑、稳定风能、太阳能等间歇式可再生能量发电的输出功率;或者应用于微电网,实施削峰填谷,减轻用电负荷供需矛盾;对于完全丧失再利用价值的电池,则对电池进行拆解和化学处理,完全回收镍、钴等金属,用于生产新的电池,实现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筛选的一致性,以及筛分方法的兼容性,而且增加了梯次利用的领域,通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包梯次利用的筛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检,检查待选动力电池包标牌或二维码是否存在,外观是否完好,尺寸和重量是否有明显变化,电池包是否有破损,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室温容量检测,将来自于步骤1)的待选动力电池包进行室温容量测试;
3)倍率检测,在0℃下对来自于步骤2)的动力电池包进行倍率测试;
4)内阻检测,在-20℃下对来自于步骤3)的动力电池包进行内阻测试;
5)电压检测,在65℃下对来自步骤4)的待测动力电池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存储,测试电压降;
6)拆解,将来自于步骤1)至步骤5)的待测动力电池包拆解成动力电池模块,拆解后的废料进入回收利用阶段,废料包括BMS,拆解后的动力电池模块进入步骤7);
7)外观检查,拆解后的动力电池模块若出现破损、漏液、漏气,动力电池模块有明显的凸起或凹痕,则直接进入回收利用阶段;拆解后的动力电池模块若外观完好,则进入步骤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6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