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7576.3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9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戴德军;程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余鹏锦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深基坑的基底划分为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间隔排布,第一区域的宽度为第二区域的宽度的三倍,每个第一区域划分为等宽的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第四区域位于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之间;对第二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在开挖后的第二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第一次封底;对第四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在开挖后的第四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第二次封底;对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在开挖后的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第三次封底。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钢板桩长度不够的问题,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桩是一种带锁口或钳口的热轧(或冷弯)型钢,在承台施工的基坑开挖前,将钢板桩打入地面,靠相邻钢板桩之间的锁口或钳口相互连接咬合,形成连续的钢板桩围护墙,用来挡土和隔水,具有轻型、高强、施工快捷、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在国内外的建筑、桥梁、市政、港口、铁路等领域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钢板桩一般适用于开挖深度不大于7米的基坑工程,针对基坑深度达到10米以上的深基坑,现有的钢板桩无法满足要求。现有的做法一般都是通过将两根钢板桩进行驳接来满足深基坑的长度要求,但是通过驳接的方式的缺点是:材料浪费较大,现场倒运费用增加,接驳的钢板桩强度下降,容易发生变形,大大增加了深基坑的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深基坑的长度和宽度确定钢板桩的插打区域,在插打区域进行打孔,在打孔后的插打区域内插打钢板桩,对钢板桩围成的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形成深基坑,钢板桩围成深基坑的周壁,在正对的钢板桩之间设置围檩进行加固;沿深基坑的长度方向将深基坑的基底划分为多个第一区域和多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间隔排布,第一区域的宽度为第二区域的宽度的三倍,沿长度方向将每个第一区域划分为等宽的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第四区域位于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之间;对第二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待所有的第二区域挖土完成后,在开挖后的第二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第一次封底;对第四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待所有的第四区域挖土完成后,在开挖后的第四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第二次封底;对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进行挖土作业,待所有的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挖土完成后,在开挖后的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内浇筑混凝土进行第三次封底。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次封底的混泥土厚度为1m。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次封底的混泥土厚度为1m。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次封底的混泥土厚度为1m。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的宽度均为1m。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钢板桩使用12m长的拉森Ⅳ型钢板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基底划分为等宽的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和第五区域,然后依次对第二区域、第四区域、第三区域和第五区域分别进行挖土、浇筑封底,通过这种间隔开挖、浇筑封底的方法,能有效的防止在挖土过程中钢板桩底部周边土体在压力下的反涌,同时避免了相邻的封底之间的相互影响,封底的速度快。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深基坑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深基坑实施例的基底在第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深基坑实施例的基底在第二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深基坑实施例的基底在第三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深基坑实施例的基底在第四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7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