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磺化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极压抗磨减摩剂以及含有该减摩剂的润滑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6865.1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虎;袁俊洲;闫玉刚;宋来功;乔良;纪祥娟;孙建强;唐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17 | 分类号: | C07F9/17;C10M137/10;C10M169/00;C10N30/06;C10N3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2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脂 极压抗磨减摩剂 二硫代磷酸 硫代磷酸 乙基己基 减摩剂 磺化 氧钼 最大无卡咬负荷 氢氧化钠溶液 黄褐色固体 五硫化二磷 混合甲苯 甲苯溶液 硫酸酸化 三氧化钼 烧结负荷 透明液体 乙基己醇 灰绿色 正丁醇 抽滤 滴加 甲醇 制备 加热 洗涤 备用 冷却 | ||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磺化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极压抗磨减摩剂以及含有该减摩剂的润滑脂。混合甲苯、正丁醇、2‑乙基己醇,加热至50℃,再加入五硫化二磷得灰绿色硫代磷酸透明液体备用;另用氢氧化钠溶液、三氧化钼反应,后用硫酸酸化至pH值为1.5左右,滴加硫代磷酸的甲苯溶液,90℃下反应至少4小时,冷却,抽滤,用甲醇充分洗涤,干燥后得黄褐色固体极压抗磨减摩剂。然后利用该极压抗磨减摩剂和其他组分制备润滑脂,使得该润滑脂烧结负荷PD值可以达到400kgf,比市场同类产品提高了20%‑30%;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121kgf,比市场同类产品提高了10‑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磺化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极压抗磨减摩剂以及含有该减摩剂的润滑脂。
背景技术
2017年中国润滑脂消费量突破40万吨,其中,工业高端设备用润滑脂占到85%。国内工业的发展对润滑脂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具有极压抗磨减摩高性能品质的润滑脂更加合适未来工业设备的需求。
绝大多数润滑脂主要用于润滑,为了解决设备在运转时产生离心的条件下,为减少设备摩擦磨损需要要的一种半固体润滑材料。与液体润滑剂相比,由于黏附性能良好,使用更加容易的原因,被广泛应用于钢铁、水泥、发电、炼化造纸和风电机组等行业中的机械设备当中。
目前普遍的现象是用国产极压复合锂基润滑脂极压抗磨减摩性能较差,造成设备频繁的停机、注脂,影响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浪费能源,污染环境,更主要的是造成了设备的严重磨损,提高了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部分企业用进口产品(例如美孚XHP222润滑脂)价格昂贵,成本费用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磺化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极压抗磨减摩剂及含有该减摩剂的润滑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磺化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极压抗磨减摩剂,其结构式为:
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方法为: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硫化氢吸收的三颈瓶中加入30ml甲苯,27ml正丁醇和2-乙基己醇混合醇,加热至50℃,一边搅拌另一边慢慢加入22.2g五硫化二磷,1h内加完,加完后控制温度70-90℃,反应直到固体五硫化二磷消失,反应过程中间歇性氮气吹扫,有利于副产物硫化氢的排出,从而提高目标产物硫代磷酸的收率。得灰绿色硫代磷酸透明液体备用;准备另外一套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硫化氢吸收的三颈瓶,加入20g质量分数为4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三氧化钼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控制温度在35-45℃,搅拌溶解后用35%硫酸酸化至pH值为1.5左右,最后缓慢滴加硫代磷酸的甲苯溶液,加完后控制温度在90℃下反应至少4小时,冷却,抽滤,用甲醇充分洗涤,干燥后得黄褐色固体极压抗磨减摩剂,反应方程式如下:
6(RO)2PS2H+Na2MnO4→2(RO)2PS2OMoS+2[(RO)2PS]2S+6H2O+Na2SO4
其中R为2乙基己基,结构为:
作为优选,所述正丁醇和2-乙基己醇的摩尔比为0.5-1.05:1。
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磺化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氧钼极压抗磨减摩剂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包括以下成分:
作为优选,所述基础油为150BS。
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剂为二苯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6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