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车联网的城市交通道路虚假预警信息过滤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36430.7 | 申请日: | 201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7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 发明(设计)人: | 樊娜;杨婧泽;康军;朱依水;王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967 | 分类号: | G08G1/0967;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事件信息 预警信息 车联网 过滤 城市交通道路 安全应用 条件过滤 事件信息表 车辆节点 城市智能 技术支撑 交通道路 交通堵塞 失效信息 虚假信息 应用提供 有效预防 更新 黑客 存储 搜寻 可信 伪造 通行 缓解 广播 传播 交通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车联网的城市交通道路虚假预警信息过滤方法,1.车辆节点中的安全应用单元SAU在存储的事件信息表T中对该道路事件信息进行搜寻并更新;2.进行道路事件信息条件过滤,判断事件是否可信;3.针对更新后道路事件的H属性进行条件过滤,通过安全应用单元SAU判断事件是否虚假。本发明避免车辆对接收的道路事件进行盲目广播、误导驾驶员;对交通道路虚假预警信息进行过滤;从而有效预防了黑客伪造的虚假信息在车联网中的传播,抑制了失效信息泛滥,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可靠的道路事件信息,缓解交通堵塞,进而提高道路通行率,为城市智能交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面向车联网的城市交通道路虚假预警信息过滤方法。
背景技术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与传统互联网相比,车联网具有网络拓扑动态变化,车辆节点临时加入或退出网络,车辆节点连接短暂等特点,因此,面临更为严重的安全风险威胁,其中一类典型的安全风险就是信息的可信性问题。目前,车联网中的虚假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车联网中被黑客捕获的恶意车辆节点发布、篡改或伪造的信息;另一类是由于交通流的动态特征产生的失效信息。由于交通道路事件具有一定的时间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位置等相关属性变化,甚至事件本身会消失,此类事件信息为失效信息现象。例如,堵车事件会随着时间推移,位置或者严重程度发生变化,甚至消失。虚假信息和失效信息在车联网中的传播,耗费有限信带资源,甚至误导驾驶员驾驶行为决策,严重影响驾驶安全,同时也影响了车联网整个网络的有效运行和性能。
现有的车联网信息过滤方法有余弦相似度聚类法、基于节点分簇的信任管理机制虚假信息过滤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并未考虑现实车联网中交通流的动态特征,过滤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车联网的城市交通道路虚假预警信息过滤方法,能有效预防黑客伪造的虚假预警信息在车联网中的传播,为驾驶员提供实时可靠的道路事件信息,缓解交通拥堵,从而提高道路通行率,为城市智能交通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面向车联网的城市交通道路虚假预警信息过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面向于车联网中车辆与车辆的通信中,当车辆节点通过自身设备检测或接收道路事件时,该车辆节点中的安全应用单元SAU在存储的事件信息表T中对该道路事件信息进行搜寻,并对其信息进行更新;
所述的道路事件信息包括表示事件类型的L属性,表示事件发生位置的W属性,表示事件信誉度的X属性,表示事件关联车辆的C属性和表示事件传播跳数的H属性;
步骤2,针对更新后道路事件的X和C属性,进行道路事件信息条件过滤,通过安全应用单元SAU判断事件是否可信,当道路事件信息中的属性满足所有的广播阈值条件时,判断事件为可信,广播该道路事件信息并通知该车辆节点的司机,完成该道路事件过滤;
当道路事件信息中的属性有一项不满足广播阈值条件时,判断事件为不可信,执行步骤3;
步骤3,针对更新后道路事件的H属性进行条件过滤,通过安全应用单元SAU判断事件是否虚假,若虚假,则丢弃事件信息表T中该事件信息,若不虚假,则保留事件信息表T中该事件信息,完成该道路事件过滤。
优选的,步骤1中对道路信息进行更新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根据道路事件的W属性判断是否是同一个道路事件;若车辆节点检测到的道路事件信息中发生位置与交通事件信息表T中所存在的所有道路事件信息的W属性不一致,则说明两个道路事件信息为不同道路事件,则建立新的道路事件并进行信息更新,执行步骤1.2;反之为相同的道路事件,对该道路事件的原本信息进行更新,执行步骤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6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