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6193.4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8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倪吉庆;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27/26;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王姗姗;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发送 接收 方法 网络设备 用户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剩余系统信息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其中,每个RMSI控制资源集合均与一个同步块相关联,且二者至少是空间准共址QCLed。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5G标准化中,同步块(SS block)中包含同步信号和系统广播信息。终端用于初始小区选择时默认周期为20ms,接入系统后终端同步周期可以配置为5ms、10ms或20ms。与LTE不同,由于应用带宽范围的增大,5G标准定义了多种子载波间隔。对于同步信道和广播信道(比如图1所示),6GHz以下采用15kHz、30kHz的子载波间隔,6GHz以上采用120kHz、240kHz子载波间隔。另一面,由于载频的提高,路径损耗和衰落增大,为了保证小区一定的覆盖范围,5G标准中引入了波束赋型(beamforming)的概念。但是波束赋型后的信号宽度有限,不能全向覆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其中,所述RMSI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波束个数与同步块对应的波束个数相同。且所述RMSI控制资源集合对应的波束个数与同步块对应的波束个数相同为每个RMSI控制资源集合均与一个同步块相关联,且二者至少是空间准共址QCLed。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接收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侧在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其中,每个RMSI控制资源集合均与一个同步块相关联,且二者至少是空间准共址QCLed。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传输单元,用于在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其中,每个RMSI控制资源集合均与一个同步块相关联,且二者至少是空间准共址QCLed。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接口,用于在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其中,每个RMSI控制资源集合均与一个同步块相关联,且二者至少是空间准共址QCLed。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其中,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在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其中,每个RMSI控制资源集合均与一个同步块相关联,且二者至少是空间准共址QCLed。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网络侧在RMSI控制资源集合所在的控制资源内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至少用于指示剩余系统信息RMSI所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61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