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5904.6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6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罗瑞盈;王连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40 | 分类号: | B01D53/40;B01D53/75;B01D50/00;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设备 冷却过滤系统 安全隐患 处理系统 多级处理 反应吸附 高温热解 工艺过程 过滤系统 设备安全 易燃易爆 引风系统 真空系统 多级联 水环 保证 安全 维护 | ||
本发明的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所述设备包括:高温热解系统、冷却过滤系统、反应吸附系统、真空系统、水环过滤系统和引风系统。本发明的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设备采用多级联用处理的方法,对CVI‑SiC工艺所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充分考虑到尾气各组分,解决了尾气各组分处理的问题,消除了尾气遇空气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保障CVI‑SiC工艺过程的安全进行;同时,本发明所采用多级处理方法,各处理系统设计合理,功能专一,可保证设备长期使用,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维护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气相渗积法制备碳化硅/碳化硅复合材料,具体涉及一种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的提高,发动机内温度也随之升高,例如推重比10~15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将达到1600℃/1800K以上,远远超过了传统高温合金材料的极限容许温度(1050℃~1200℃)。连续SiC纤维增韧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SiC CMC)具有低密度(仅相当于高温合金1/4~1/3)、高硬度、高耐热(1400℃~1800℃使用寿命达数百小时)和耐化学气氛,加之其类金属断裂行为、对裂纹不敏感、不发生灾难性损毁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此在航空发动机热端结构件应用中,被视为取代当前高温合金、实现减重增效“升级换代材料”的首选。
SiC/SiC CMC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化学气相渗积(CVI)等。采用CVI方法得到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近化学配比的SiC基体,其力学强度、抗氧化性能优异,具有优于其他方法所得基体的性能。
但是CVI方法所需原料包括三氯甲基硅烷或四氯化硅、氢气(H2)等,过程所产生的尾气主要包括硅氯化合物、硅烷气体、高级硅烷化合物、氯化氢(HCl)等酸性气体和未反应的H2等。硅烷气体、高级硅烷化合物遇空气极其易燃易爆,因此必须在尾气排出设备之前进行处理,保证安全;同时,H2也是易燃气体,HCl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炎症等病变。因此,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后才能排至大气。
现有的尾气处理多采用过滤后进入真空泵,之后喷淋处理酸性气体,硅烷气体、高级硅烷化合物在真空泵中压缩易爆炸,影响安全使用;另有技术改进提出在过滤部分引入碱性固态多孔物质,对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后进入真空泵,但多孔物质对酸性气体吸收效率较低,且易堵,更换过滤介质频繁,无法满足长期安全使用。因此,需对现有的尾气处理进行改进,以满足设备的长期安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一种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设备,包括:高温热解系统、冷却过滤系统、反应吸附系统、真空系统、水环过滤系统和引风系统,所述高温热解系统与所述冷却过滤系统连通,所述冷却过滤系统与所述反应吸附系统连通,所述反应吸附系统与所述真空系统连通,所述真空系统与所述水环过滤系统连通,所述水环过滤系统与所述引风系统连通。
本发明的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设备,采用多级联用处理的方法,对CVI-SiC工艺所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充分考虑到尾气各组分,解决了尾气各组分处理的问题,消除了尾气遇空气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保障CVI-SiC工艺过程的安全进行;同时,本发明所采用多级处理方法,各处理系统设计合理,功能专一,可保证设备长期使用,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维护简单。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CVI法制备SiC产生尾气的处理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热解系统包括高温热解炉、控制柜、电源柜和冷却水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热解炉采用感应加热方式,其加热的最高温度不小于2200℃,恒温区长径比为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5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挥发性有机物耦合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铀浓缩工厂尾气HF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