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参数化结构化建模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34678.X | 申请日: | 2018-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0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清;陈彪;彭进双;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G06F16/29;G06T1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林梅繁 |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gis 参数 结构 建模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参数化结构化建模设计方法,利用参数化和结构化来构建三维场景,解决了在微小场景中关于设计、位置定位、参数更改对模型的更新以及场景的构建性问题;步骤如下:构建基于参数的三维模型库;从三维模型库中选择对应的模型并进行构建;将建筑外壳视为框架对象,将建筑内对象视为框架对象的子对象,通过大地坐标系描述框架对象的位置信息,通过描述性位置信息、依附关系、相对位置关系、拓扑关系建立子对象的位置空间信息;参数化构建子对象;利用拓扑关系构建存在拓扑关联的物体;使用相互作用传递物体间的关联关系;利用框架对象的面信息构建其碰撞面;获取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实现定制化的查询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实体场景的建模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参数化结构化建模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领域,通常使用图层的概念来管理空间实体。各类图层各自管理同类对象,图层之间是一种松耦合的关系。同样,3DGIS(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系统)一般也是采用这种思想,将三维实体场景分割为地形、影像、矢量、标注、模型等各类图层。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方便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同类对象之间如聚类、时空关联、趋变等分析。但在处理结构性强或微小(如室内、地下)场景的时候变得非常难以管理。
在工业建模设计领域,空间实体一旦使用软件(如3DMax,sketckup,rhino)进行模型构建后,都面临着难以更新或更新代价大的问题,从而使得系统在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使用价值。虽然倾斜摄影技术具有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可解决大范围三维模型的构建问题,但微小场景却难以适应这个方法,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故采用参数化、结构化建模可以大大提高微小场景的设计、更新、管理等方面的价值。
BIM技术提供了参数化的设计思想,在某些软件中存在一些结构化的设计,比较典型的案例,如屋顶依赖于基本墙,墙的改变会使得屋顶随之发生改变。但缺少较为复杂的结构化关系,也没有充分利用结构化的优势。BIM和GIS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业务领域,两者直接融合还在起步阶段,缺乏两者交互和管理的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参数化结构化建模设计方法,利用参数化和结构化两大特点来构建BIM和GIS相结合的三维场景,解决了在微小场景中关于设计、位置定位、参数更改对模型的更新以及场景的构建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BIM和GIS的参数化结构化建模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基于参数的三维模型库;
S2、通过传入CAD、GIS坐标或对象尺寸信息,以及要构建的三维对象类型,从三维模型库中选择对应的模型并进行构建;
S3、将建筑外壳视为框架对象,将建筑外壳以外的其他建筑内对象视为框架对象的子对象,通过大地坐标系描述框架对象的位置信息,通过描述性位置信息、依附关系、相对位置关系、拓扑关系建立子对象的位置空间信息;
S4、框架对象为子对象提供位置和方位属性,子对象向框架对象请求其所处的位置空间信息,参数化构建子对象;
S5、利用拓扑关系构建存在拓扑关联的物体;
S6、使用相互作用传递物体间的关联关系;
S7、利用框架对象的面信息,构建其碰撞面;
S8、根据三维模型对应的三维模型库类型,获得其基本行为和内部属性;通过其对象ID值,获得其外部属性;将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两者相结合,实现定制化的查询和操作。
优选地,步骤S6使用相互作用传递物体间的关联关系时,当子对象占领框架对象的空间时,对框架对象进行空间裁剪、排斥其他子对象、改变透视性;当框架对象的位置或空间形体发生改变,子对象根据框架对象新的位置进行自身调整,并再次影响框架对象的空间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6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