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4549.0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5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贲海峰;朱伟;毛忠亮;陈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0 | 分类号: | B21B1/30;B21B15/00;B21B37/48;B21B37/58;B21B37/46;B21B37/28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21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不锈钢带 液晶显示器 背光板 光亮退火 工作辊 精轧 制作 表面粗糙度Ra 不锈钢带表面 表面粗糙度 表面光泽度 不锈钢带 冷轧生产 制作过程 粗糙度 光泽度 板型 初轧 管控 拉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精控工作辊、初轧、光亮退火、精轧、光亮退火、拉矫六个工序,制得表面光泽度GS=280‑300,±10GU、表面粗糙度Ra=1.1‑1.3,±0.05μm、不平度≤0.8mm/M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钢带。本发明的精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次采用精控工作辊,以及制作过程的每道工序中对不锈钢带的表面粗糙度进行管控,大幅提高产品冷轧生产效率,制得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钢带,提升不锈钢带表面粗糙度、光泽度、板型等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 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装置本身是透明的且不会发光,所以需要奥氏体不锈钢 带制作的背光板来辅助。奥氏体不锈钢带制作的背光板的光泽度、粗糙度、不 平度、硬度等一些表面、物理性能指标对液晶显示屏的相关性能有着直接的影 响。传统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使用喷砂设备对轧 机工作辊进行喷砂加工,使轧辊表面具有一定粗糙度,再利用喷完砂的轧辊对 不锈钢带进行轧制,从而得到带有具有特殊表面、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带。这 种工艺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个缺点:(1)不锈钢带表面粗糙度波动大,光泽度差 异大。(2)轧辊表面硬度较低,导致生产过程中频繁换工作辊,不锈钢带生产效率低。(3)不锈钢带板型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不锈 钢带的制作方法,能提高产品冷轧生产效率,制得的奥氏体不锈钢带,提升 不锈钢带表面粗糙度、光泽度、板型等指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 奥氏体不锈钢带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精控工作辊:先将轧机工作辊初加工至其表面粗糙度Ra 为0.1~0.2μm,然后利用激光毛化设备制成粗糙度Ra1.6~2.0μm、表面硬 度HV700~900的精控工作辊;
步骤二、初轧:采用二十辊精密冷轧机组,将2.8~3.0mm厚的热轧不 锈钢原料轧制成厚为0.6~0.8mm、表面粗糙度Ra为0.3~0.5μm的奥氏体 不锈钢带;
步骤三、光亮退火:步骤二中所得奥氏体不锈钢带通过光亮退火炉退 火后进行快速冷却,得到奥氏体不锈钢带;
步骤四、精轧:利用二十辊精密冷轧机组,其最后一道次采用步骤一 中所得精控工作辊,将步骤三中所得的0.6~0.8mm厚的不锈钢带轧制成厚 为0.1~0.2mm、表面粗糙度Ra为1.1~1.3μm的奥氏体不锈钢带;
步骤五、光亮退火:步骤四中所得奥氏体不锈钢带通过光亮退火炉退 火后进行快速冷却,得到的半成品奥氏体不锈钢带;
步骤六、拉矫:使用拉矫机,将步骤五中所得的半成品奥氏体不锈钢 带进行拉矫,制得表面光泽度GS=280-300,±10GU、表面粗糙度 Ra=1.1-1.3,±0.05μm,不平度≤0.5mm/M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板用奥氏体 不锈钢带。
其中,步骤一中激光扫描速度1.4-1.8m/s,脉宽100-140μm,脉冲峰 值200-300W,氮气吹气压力0.1-0.2MPa。
其中,步骤二中的轧制力为6000~7000KN,轧制张力为400~500KN,轧 制速度为400~600m/min,轧制油喷射速度为300L/min,轧制油油温 35-45℃。
其中,步骤三中所述步骤二中所得奥氏体不锈钢带通过所述光亮退火 炉的速度为50~70m/min,所述光亮退火炉内的保护气体压力为 1000~1200Pa,所述光亮退火炉中的材料温度为1060~1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