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电抗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4039.3 | 申请日: | 2018-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8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新洲;雷傲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波 电流行波 暂态 并联电抗器 并联电抗 补偿线路 差动保护 差动电流 传输时延 低频能量 启动保护 制动电流 时间窗 判据 双端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高压输电线路 高阻接地故障 采样时间窗 电流计算 实时采集 采样率 内电压 灵敏 采集 通信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抗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方法。方法包括,实时采集线路任一端的序量电压,计算并联电抗器电流,启动保护后,采集采样时间窗内电压和电流;根据电压、电流及并联电抗器电流计算电流行波;根据线路双端相差传输时延电流行波之差得到保护时间窗内的行波差动电流,根据线路双端相差传输时延电流行波之和得到保护时间窗内的行波制动电流;计算行波差动电流的暂态高频和暂态低频能量、行波制动电流的暂态低频能量;构造判据;根据判据,确定是否启动保护。本发明对采样率和通信速率的要求不高,不受高压输电线路中普遍采用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有限频带影响,动作速度快,在保证可靠性前提下,高阻接地故障时足够灵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并联电抗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方法,一种并联电抗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装置,一种计算机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需要发展长距离大容量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为了能够补偿线路的容性充电功率,有效限制系统中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降低绝缘费用,加速线路故障后电弧熄灭速度,提高故障重合闸成功率,增加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两端一般根据需要会配置一定容量的并联电抗器作为补偿。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网传输能量的主动脉,需要快速、可靠、灵敏和有选择的继电保护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流差动保护具有构成简单、绝对选择性、天然选相能力等特点,作为输电线路的主保护之一,在保护线路安全和提高电网暂态稳定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距离长,分布电容电流明显,故障后电流互感器饱和严重,需耐受过渡电阻要求高,使得电流差动保护的性能面临严重挑战。行波差动保护是根据线路两端行波电流之差判断线路故障的一种保护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分布参数线路模型上的行波传输不变性,完全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并且可构成超高速保护。
上世纪70年代末,基于无损线的行波传输不变性,日本学者首先提出了行波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不过受限于理论不完备与有限的硬件水平和通信水平,该原理并没有得到实际推广应用。我国由于大力发展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在21世纪后对行波差动保护有较多研究,不过目前应用到现场的行波差动保护只用到了电气量的工频分量,需要经过低频滤波,动作速度较慢,受电流互感器饱和影响,并且高阻接地故障时可能拒动;而理论研究中采用高频信息的行波差动保护虽然动作速度快,不受电流互感器饱和影响,但受限于现场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和现有的通信水平,并不能实用。此外,并联电抗器的配置,使得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行波差动保护的原理不能直接应用,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并联电抗器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并联电抗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并联电抗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4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