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脉搏血氧实时监测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2976.5 | 申请日: | 2018-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翟玉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玉莲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5;A61B5/18;A61B5/00;G08B21/06;A61M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疲劳驾驶 实时监测 触发 监测提醒装置 脉搏血氧 氧饱和度 标准血 血氧 监测 脉搏 外部声音信息 安全稳定 参数计算 使用疲劳 提醒信号 症状轻重 便携性 耳部 穿戴 交通事故 驾驶 刺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完全便携性、安全稳定的基于脉搏血氧实时监测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包括下述步骤:(1)设定标准血氧饱和度参数,根据标准血氧饱和度参数计算得出触发提醒的阈值;(2)使用疲劳驾驶监测提醒装置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脉搏和血氧值;(3)根据监测到的驾驶员脉搏和血氧值计算得出计算值,通过将计算值与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触发疲劳驾驶提醒,若计算值低于阈值则触发提醒,如下述;(4)通过疲劳驾驶监测提醒装置向驾驶员发出相应的提醒信号,以提醒驾驶员注意疲劳驾驶。本发明采用穿戴式设计,不影响驾驶员通过耳部获取外部声音信息,根据症状轻重给出不同程度的提醒和刺激,从而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疲劳驾驶监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脉搏血氧实时监测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犯困,从而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统计,每年由于司机犯困、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超过100000件,直接导致超过71000人重大伤亡。
犯困是一种大脑缺氧的表现,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导致血氧含量减少进而导致大脑供氧不足。长时间开车,在车内狭小的密闭空间,更容易导致血氧降低而犯困。
作为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方法,目前最多的采用的是以下两种:
(1)以车辆为中心的监测方法,通过检测车辆的形式状况,例如,是否走蛇形路线、是否忽快忽慢等,由此间接地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况。但是,这种测试方法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为有可能是路面状况导致车辆行驶发生上述状态,因此,其准确性比较低。
(2)以驾驶员为中心的监测方法,主要是采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信息,主要是眼睛的眨动次数,或者采集驾驶员身体姿态,以此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况。但是这种采集面部图像或身体姿态的方式,存在采集难度大、影响驾驶、准确度低等不足之处。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4840203A,公开( 公告) 日2015.08.19,公开了一种耳戴式体征监测系统,包括:显示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分别与之相连的信号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运动检测模块和报警通知模块,其中:信号采集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传输采集到的血氧信号的信息,运动检测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并传输采集到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的数据,信号处理模块与信号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运动检测模块和报警通知模块传输经过处理后的数据,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以波形、数字等形式显示出来,数据存储模块将数据存储下来,报警通知模块在数据异常时发出警报或者需要通知驾驶员相关事宜时发出通知。该系统不仅可以在运动中计步,量化锻炼的程度,而且可以实时监测血氧和心率,在身体出现异常时及时提醒,还可以存储数据,长期监护用户的身体状况。
该系统采用客户端和服务端分离的方式,信号处理模块和报警通知模块均设置于服务端,虽然客户端佩戴方便,但仍需要随身携带服务端以获得信号处理和提醒功能,并不能完全做到便携式佩戴出行;其次,该系统的客户端采用耳戴式外壳,虽然使用者可以将其戴在耳朵上方便地进行运动,但因为其影响驾驶员的听力接收能力,反而不适用于疲劳驾驶的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完全便携性、安全稳定的基于脉搏血氧实时监测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方法及装置,解决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脉搏血氧实时监测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设定标准血氧饱和度参数,根据标准血氧饱和度参数计算得出触发提醒的阈值;
(2)使用疲劳驾驶监测提醒装置实时监测驾驶员的脉搏和血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玉莲,未经翟玉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29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透析检测护理仪
- 下一篇:一种儿科护理夜间监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