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2262.4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81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民;汤俊萍;姚伟博;张硕;刘美娟;邱爱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C37/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波 可控 绝缘外壳 金属丝 聚能棒 增透 含能材料 制备 冲击波作用 中空圆柱体 产生设备 大小可调 两端封闭 中心轴线 渗透性 填装 伸出 驱动 | ||
1.一种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1)、金属丝(2)和含能材料(3),所述绝缘外壳(1)为两端封闭的中空圆柱体,金属丝(2)沿中心轴线固定并伸出绝缘外壳(1)的两端,含能材料(3)填装在金属丝(2)与绝缘外壳(1)之间;
所述含能材料(3)的填装密度1.0-1.4g/cm3,装填量3.0-3.5g;
所述含能材料(3)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铝粉20-30%,高氯酸铵70-80%;
所述金属丝(2)的直径为300-500μm,材质为钨、钽或铜;
所述绝缘外壳(1)的外径为11.9-12.1mm,长度为59.9-60.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包括管状外壳本体(11)和设置在管状外壳本体(11)两端的端盖(12),两个端盖(12)的中心均设有凸向绝缘外壳(1)内腔的固定柱,所述端盖(12)中心设有通孔(13),所述金属丝(2)穿过端盖(12)上通孔(13)伸出绝缘外壳(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1)包括试管形外壳本体(11)和设置在试管形外壳本体(11)开口端的端盖(12),试管形外壳本体(11)的封闭端和端盖(12)的中心均设有凸向绝缘外壳(1)内腔的固定柱,所述试管形外壳本体(11)的封闭端设有通孔(13),设置在开口端的端盖(12)上也设有通孔(13),所述金属丝(2 )分别穿过试管形外壳本体(11)和端盖(12)上的通孔(13)伸出绝缘外壳(1)的两端。
4.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绝缘管材加工成管状外壳本体(11)和两个端盖(12);或采用棒材加工成试管形外壳本体(11)和一个端盖(12);
(2)先将金属丝(2)穿过外壳本体(11)一端的端盖(12)并采用粘接剂粘牢,再将该端盖(12)与管状外壳本体(11)粘接牢固,金属丝(2)穿过管状外壳本体(11)内部由另一端牵出;
或者将金属丝(2)由试管形外壳本体(11)封闭端的通孔(13)穿入粘牢后,穿过外壳本体(11)内部直接由另一端牵出;
(3)将强氧化剂高氯酸铵和铝粉在容器中混合均匀,形成含能材料(3);
(4)将含能材料(3)填入一端堵住的绝缘外壳(1)中,再将含能材料(3)捣实,填充密度为1.0-1.4g/cm3,填充量为3.0-3.5g;
(5)在外壳本体(11)另一端的端盖(12)侧面涂胶,使金属丝(2)穿过该端盖(12)上的通孔(13),将端盖(12)压入管状外壳本体(11)端口,拉直金属丝(2),并在端盖的通孔(13)涂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6)待粘接胶完全凝固粘紧后,将制备好的聚能棒送入压力容器中,给容器注入水,并增压到0.5MPa,保压5小时;
(7)从压力容器中取出聚能棒,检查胶粘面是否有渗水,渗水的聚能棒视为次品废弃,不渗水的聚能棒为正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产生可控冲击波的增透型聚能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8)取一次加工量3%-5%的正品聚能棒,以储能为1.5kJ脉冲功率驱动源,在额定工作电压30kV,输出脉冲电流30kA条件下,做驱动实验,在距离聚能棒50-55cm处,实测冲击波幅值,冲击波幅值大于4MPa且小于10MPa的聚能棒为合格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闪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22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