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1398.3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8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马艳;姜伟丽;任相亮;胡红岩;马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史晶晶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 调剂 制备 吐絮 棉花纤维 脱叶率 催熟效果 叶面肥 噻苯隆 脱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棉花植调剂包括特定用量比例的噻苯隆和叶面肥,同时具有优异的促进棉花快速脱叶和较好的催熟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工艺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棉花植调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相关技术中,为追求的是更高的棉絮产量,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各类生长调节剂,但现有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的脱叶、催熟及提高吐絮率的效果有限,不能同时具有促进棉花快速脱叶和较好的催熟效果。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植调剂,所述的棉花植调剂同时具有优异的促进棉花快速脱叶和较好的催熟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棉花植调剂,所述棉花植调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噻苯隆8-22份和叶面肥9-27份。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包括特定用量比例的噻苯隆和叶面肥,同时具有优异的促进棉花快速脱叶和较好的催熟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
优选地,所述棉花植调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噻苯隆12-18份和叶面肥15-21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棉花植调剂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成分:
噻苯隆15份和叶面肥18份。
可选地,所述叶面肥包括氨基酸叶面肥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新壮态叶面肥。
上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比例将噻苯隆和叶面肥充分混合均匀,得到一种棉花植调剂。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生产。
可选地,按比例将噻苯隆和叶面肥在溶剂中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将噻苯隆和叶面肥分别溶于溶剂中,再充分混合均匀。
可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水。
上述的一种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对棉花采用喷洒方式施用所述棉花植调剂。
本发明棉花植调剂的使用方法工艺简单,能够有效提高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所得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可选地,在棉花吐絮率达到40%-60%时,对棉花采用喷洒方式施用所述棉花植调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1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蒜专用增效螯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态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