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置隧道底板渗水病害的纵向排水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30692.2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1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吕庆;李海光;肖志鹏;周土瑶;翁杨;孙红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底板 储水管 纵向排水系统 渗水病害 不透水 储水孔 集水管 集水孔 隧道 边沟 竖向 地下水水位 虹吸排水管 区域地下水 隧道渗漏水 底板渗漏 虹吸排水 排水技术 上部侧壁 施工维修 隧道纵向 透水性能 影响隧道 透水管 溢流口 地排 高差 伸入 抬升 纵坡 高程 渗漏 灵活 保证 | ||
1.一种处置隧道底板渗水病害的纵向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适用于具有纵向坡度的隧道,其特征在于,在隧道底板渗漏水区域的边沟中钻造竖向集水孔,在沿隧道纵坡方向远离渗漏水区域的下游钻造竖向储水孔,保证集水孔和储水孔的底部具有相同高程;集水孔上部布置具有透水性能的透水管,底部布置不透水的集水管;储水孔中布置不透水的储水管,集水孔和储水孔通过虹吸排水管相连,虹吸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至集水管与储水管的底部;储水管上部侧壁设置溢流口,且通过管路接至隧道边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管溢流口高程与水位控制线高程保持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孔的直径为70~120mm,深度为3~6m,相邻集水孔的间距为2~5m;储水孔的直径为70~120mm,深度为0.8~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孔中布置了多根虹吸排水管,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集水孔。
5.一种实现处置隧道底板渗水病害的纵向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利用隧道纵向坡度形成的高差,采用虹吸排水原理降低并控制隧道底板渗水区域的地下水位;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在隧道底板渗漏水区域的隧道边沟中钻造形成多个竖向的集水孔,并在各集水孔中分别布置具有透水性的上部透水管和不透水的底部集水管;
(2)在沿隧道纵坡方向远离渗漏水区域的下游边沟钻造竖向的储水孔,使集水孔和储水孔的孔底标高在同一高程;在储水孔中布置不透水的储水管,储水管的管口高出隧道边沟沟底至少30cm,储水管的侧壁设置溢流口,且通过管路接至隧道边沟;
(3)以虹吸排水管连接集水孔和储水孔,虹吸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伸入至集水管与储水管的底部,并使虹吸管内充满水;
(4)由于隧道纵坡的存在,使集水孔与储水孔之间存在高差,渗漏水区域的地下水经透水管在集水孔中蓄积后会与储水管形成水位差,虹吸排水管在大气压作用下自动将集水孔内的水抽排至储水管内,并通过储水管的溢流口排至隧道边沟中,从而降低并控制隧道底板渗漏水区域的地下水位,维持在下游储水管的溢流管口高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位储水孔时,需根据隧道纵坡坡度来确定集水孔与储水孔之间的距离,通过对两者高差的调整来以满足水位降幅要求,具体是:水位控制线与下游储水管的溢流口高程保持一致,需保证此水位控制线位于上游集水孔中下部位置,与集水管管口高程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06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排水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地铁隧道排烟透气墙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