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角接触轴承的快速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8141.2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4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余运清;程志毅;董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42244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接触轴承 内圈 快速装配 高度差 轴承 检测 背面 成对装配 接触轴承 宽度相等 使用寿命 试验设备 通用性强 轴承外圈 轴向压力 装配过程 行星架 行星轴 预紧力 朝上 壳体 凸台 重载 填充 装配 施加 释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角接触轴承的快速装配方法,通过将角接触轴承背面朝上安装在特定的检测凸台上,其中内圈宽度与检测凸台的台阶宽度相等,然后在角接触轴承的背面施加均匀轴向压力,最后释放压力,以外圈自身重量测得外圈与内圈的高度差,在装配时,利用调节垫来填充轴承的预紧力,其中,加入调节垫后使得轴承外圈和内圈的高度差保持在0.02~0.035mm范围内。通过该方法装配角接触轴承速度快,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尤其是将调节垫安装在内圈正面与行星架之间,便于调节和控制安装精度,整个检测及装配过程周期短,容易操作,通用性强,且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尤其适合角接触轴承的成对装配在重载的行星轴与壳体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装配领域,特别是一种角接触轴承的快速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设备必不可少的配套装置,在机械传动领域,几乎所有的相对运动中都会用到轴承。其中,角接触轴承广泛应用于高速、重载回转副中,且一般是成对安装在行星齿轮的两侧,主要装配方式为背靠背装配和面对面装配。合适的预紧力是保证轴承正常运转、维持轴承正常寿命的关键。对轴承施加的预紧力过低和过高均会引起轴承过早的损坏失效,从而降低了轴承的有效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多是通过对机构的尺寸公差的严格控制,保证预紧弹簧合适的压缩量,从而实现加载合适预紧力的目的;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检测角接触轴承预紧力,然后在装配过程中施加相同的预紧力,以此来达到加载合适预紧力的目的。其中,通过检测角接触轴承预紧力的方式来提高轴承的装配精度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模拟轴承在实际中的运动状态来测量预紧力,这样的检测设备体积庞大,对设备本身的精度要求高,且操作难度大,成本昂贵,每次试验时调试设备非常耗时,通用性不强。此外,轴承在制造过程中也会有误差,微小的内外圈高度差在装配时也会造成巨大的预紧力,这样不便于预紧力的调试和设定,最终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文献CN 106224389 A记载了一种减速器用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安装方法及其预紧结构,给出了垫圈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垫圈的安装位置,但是该方案存在较大的缺陷,1、是计算较为麻烦,涉及到较多的参数,当测量存在误差时,该计算方法失效。不便于一线工人掌握。2、采用垫圈安装在内圈一端,补偿预应力变形的方案,在整体变形不均匀的条件下,影响最终装配精度,而且内圈为动圈,装配时的精度调试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角接触轴承的快速装配方法,解决了角接触轴承预紧力调试难、装配周期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接触轴承的快速装配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第一角接触轴承正面朝下安装在检测凸台上;
S2:一时间段内,在第一角接触轴承背面施加均匀的轴向压力;
S3:撤销轴向压力,用千分尺测量第一角接触轴承外圈与第一角接触轴承内圈的高度,得到第一高度差;
S4:重复步骤S1~S3,测量第二角接触轴承外圈与第二角接触轴承内圈的高度,得到第二高度差;
S5:在装配角接触轴承时,根据第一高度差选择第一调节垫,通过在第一角接触轴承与行星架之间安装第一调节垫,使得第一角接触轴承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的高度差范围为0.02~0.035mm;
根据第二高度差选择第二调节垫,通过在第二角接触轴承与行星架之间安装第二调节垫,使得第二角接触轴承外圈与内圈之间形成的高度差范围为0.02~0.035mm;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预紧力的补偿。
优选地,第一角接触轴承与第二角接触轴承背对背装配。
优选地,第一角接触轴承和第二角接触轴承装配在壳体与行星轴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8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扭矩的扳手装置
- 下一篇:扭力梁后悬架拆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