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及智能电控压缩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7722.4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敏;胡正明;陈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立欣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2 | 分类号: | F04B39/12;F04B39/10;F04B49/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及包括该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的智能电控压缩机。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压缩机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蒸汽的作用。压缩机分为不可变排量和可变排量两种。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空调压缩机可分为定排量压缩机和变排量压缩机。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常见的往复式压缩机有曲轴连杆式和轴向活塞式,常见的旋转式压缩机有旋转叶片式和涡旋式。
现有的汽车空调电控压缩机的后盖结构复杂、气体通路路径长、管路损失大、后盖铸造和加工成型不方便和电控阀选择单一等缺点,大大影响了空调的效能。
因此,如何提高空调的效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及包括该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的智能电控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其中,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包括后盖主体和电控阀,所述电控阀贯穿所述后盖主体设置,设置在所述后盖主体的前表面上的围板将所述后盖主体的前表面划分为高压腔室和低压腔室,所述围板为环状结构,所述低压腔室位于所述围板的内部,所述高压腔室位于所述围板的外部,所述后盖主体的后表面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电控阀上设置有第一锥形孔、第二锥形孔和第三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位于所述低压腔室内且设置在所述电控阀上用于控制低压腔室的位置处,所述第二锥形孔位于所述高压腔室内且设置在所述电控阀上用于控制高压腔室的位置处,所述第三锥形孔位于所述低压腔室内且设置在所述电控阀上用于控制斜盘箱的位置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锥形孔与所述低压腔室连通,通过所述第二锥形孔与所述高压腔室连通,通过所述第三锥形孔与斜盘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形孔位于所述电控阀上且距离用于控制低压腔室的接口45mm~50mm处。
优选地,所述第三锥形孔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孔中心线成35°~40°夹角,且距离所述第一锥形孔15mm~2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锥形孔与所述第三锥形孔的孔中心线成35°~40°夹角,且距离所述第三锥形孔20mm~22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锥形孔、第二锥形孔和第三锥形孔的孔径均为3mm,且所述第一锥形孔、第二锥形孔和第三锥形孔的深度均为2mm~3mm。
优选地,所述后盖主体的前表面还设置有多个支撑圆柱,所述支撑圆柱均位于所述低压腔室内,且两个所述支撑圆柱位于所述电控阀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后盖主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6个支撑圆柱。
优选地,所述后盖本体的前表面上的边缘位置均匀设置6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与智能电控压缩机的主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盖本体的后表面上设置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用于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控压缩机,其中,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包括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前盖、智能电控压缩机主体和前文所述的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前盖和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均与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主体连接,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主体上的斜盘箱与所述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前盖上的第三锥形孔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通过在电控阀上设置三个锥形孔,使得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的距离大大缩小,能够有效的减小管路中的压力损失,大大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压缩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的后盖主体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智能电控压缩机的后盖的后盖主体的后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电控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立欣空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立欣空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