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7511.0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6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张明;巩聪;叶臻;周建伟;吴方捷;陈鹏程;杨煊;朱露;崔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R13/6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闫方圆 |
地址: | 2100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插头 密封圈 壳体 控制电路板 电动汽车 右壳体 枪头 电缆 显示灯组件 扳机保险 充电装置 供电插头 一体结构 钩组件 左壳体 枪盒 收纳 充电端口 密封空间 用户使用 后端部 前端部 卡接 三芯 外壁 线缆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包括供电插头、电缆和车辆插头,电缆为火、零、地三芯线缆,供电插头通过电缆与车辆插头内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车辆插头,还包括左壳体、枪头、密封圈、显示灯组件、扳机保险钩组件和右壳体,左壳体、右壳体相卡接,形成车辆插头壳体,枪头安装在车辆插头壳体的前端部,用于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端口,枪头的后端部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使车辆插头壳体形成密封空间,显示灯组件安装在右壳体的外壁,控制电路板、扳机保险钩组件均安装在车辆插头壳体的内部。本发明将控制电路板集成在车辆插头中,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大小和成本,方便用户使用和收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的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均由缆上功能盒101、缆上车辆插头102、缆上供电插头103和缆上充电电缆104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缆上功能盒起到保护和控制电动汽车安全充电的作用,缆上车辆插头和缆上供电插头分别用于连接电动汽车和电源,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的缆上功能盒101体积较大,不方便使用和存放;
(2)缆上车辆插头102与缆上功能盒101之间需要通信,故缆上充电电缆含有信号线,一般均为4芯或5芯电缆,电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电动汽车模式充电的缆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去除功能盒,将代替其功能的控制电路板安装到车辆插头内,仍然能够保证充电装置的性能和电动汽车充电的安全,且无需车辆插头与功能盒之间的通信,减去了电缆中的信号线,降低整个新型便携式充电装置的体积大小和成本,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包括供电插头、电缆和车辆插头,所述电缆为火、零、地三芯线缆,所述供电插头通过电缆与车辆插头内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所述车辆插头,还包括左壳体、枪头、密封圈、显示灯组件、扳机保险钩组件和右壳体;
所述左壳体、右壳体相卡接,形成车辆插头壳体,所述枪头安装在车辆插头壳体的前端部,用于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端口,所述枪头的后端部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使车辆插头壳体形成密封空间,所述显示灯组件安装在右壳体的外壁,所述控制电路板、扳机保险钩组件均安装在车辆插头壳体的内部,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实现充电过程中的控制与保护功能,所述扳机保险钩组件用于在枪头插入到电动汽车的充电端口到位后,锁闭枪头,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枪头、显示灯组件实现电连接。
前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所述车辆插头,还包括电缆尾套,所述电缆尾套安装在车辆插头壳体的尾部,用于导向电缆进入车辆插头内。
前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在车辆插头壳体内的密封空间内部。
前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电源电路、主控单元、充电控制及保护电路、显示灯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与电缆相连接,并给主控单元、充电控制及保护电路、显示灯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所述充电控制及保护电路与枪头相连接,所述显示灯控制电路与显示灯组件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及保护电路、显示灯控制电路还分别与主控单元相连接。
前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枪盒一体结构的充电装置,所述密闭空间的防护等级为IP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