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矿烧结用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炭及其制备及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7221.6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7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军;黄志航;秦林波;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7/00;C10L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陈晓宁;张丽萍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生活垃圾 制备 热解炭 烧结 铁矿 污染物排放 固体残留 含铁原料 混合烧结 加压成型 炼焦成本 热值要求 溶剂配比 生活垃圾 样品破碎 优质煤炭 原料制备 固定碳 含硫量 热解气 热解液 烧结矿 粘结剂 除杂 热解 碳化 破碎 燃料 垃圾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矿烧结用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炭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混合城市生活垃圾、制备人工合成垃圾样品,将生活垃圾样品破碎至5~20cm,热解城市生活垃圾原料制备热解液、热解气和固体残留炭;除杂再混合,添加粘结剂加压成型再碳化;所得热解炭燃料经破碎与含铁原料、溶剂配比后,经混合烧结可制备烧结矿。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炭用于烧结满足热值要求,具有含硫量低、固定碳含量高的特点,可以大大降低炼焦成本,节省大量优质煤炭资源,减少SO2和污染物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煤化工技术交叉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铁矿烧结用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炭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一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包含餐厨垃圾、纸屑、塑料、木屑及其他,组分所占比例因收集时间与地点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占40~50%,纸屑占10~20%,塑料占10~20%,木屑占0.5~ 5%,其他垃圾占0.5~10%。餐厨垃圾包含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同时含包含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其他垃圾包含布匹、橡胶等,不影响后述最终效果。含有较高的热值,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垃圾量同时随之增长。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到17899万吨,总体呈现出年年增长的趋势。垃圾成分复杂多样,其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渗透地下,对土壤资源与水资源危害极大;垃圾长期堆放散发出的恶臭极易扩散,严重影响垃圾堆放场与填埋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垃圾长期堆放不加处理,将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威胁。
垃圾热解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传统垃圾热解是在缺氧条件下热分解为固体炭、液体焦油以及气体的过程,液体焦油以及气体的处理是一个难题。与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相比,垃圾热解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垃圾处理利用技术,是探索垃圾处理利用的新方向。垃圾热解生成的固体炭含有相当高的热值,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人提出明确的利用方向。
另一方面与球团矿和天然块矿相比,烧结矿在冶金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降低烧结矿成本,有助于整个高炉炼铁效益的提高。目前,优质铁矿资源紧张,从铁矿石成本方面入手降低烧结成本困难比较大。而在生产球团矿的过程中用焦粉做烧结的燃料,而焦粉是用烟煤高温干馏制备的,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且烧结过程中也在反应中生成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随着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建材以及石油加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至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需控制在207万吨以内,比2015年下降10%。由此可见,烧结生产减排二氧化硫不仅任务艰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需要一种能制备低含硫量的烧结燃料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烧结工艺中,使用城市生活垃圾低温热解生成的固体残留炭作为烧结固体燃料。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使用焦粉、煤粉相比作烧结燃料相比,可大幅减少SO2等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与此同时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7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