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稻瘟病菌培养、产孢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6740.0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0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兰波;杨迎青;陈洪凡;孙强;陈建;吴斯骏;徐沛东;李湘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喻莎 |
地址: | 3302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稻瘟病 培养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稻瘟病菌培养、产孢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实验方法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以生长速率、产孢量等为依据考察了多种复配成分对稻瘟病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稻秸浸出液与PDA培养基按等体积混合所得的培养基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同时产孢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本发明培养基对稻瘟病菌的培养效果良好、产孢量突出,同时材料易得、配制简便,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稻瘟病菌培养、产孢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稻瘟病是水稻的首要病害,其病原微生物是灰梨孢(Phyricularia grisea),属于半知菌,丝孢纲;其有性世代称灰色大口球菌(Magnaporthe grisea)。在水稻品种抗病性研究、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等试验工作中,菌种培养和分生孢子的获得是必要的技术环节,因而稻瘟病菌的培养效果、产孢效率对实验工作具有直接影响。
现有技术中,用于稻瘟病菌培养和产孢的培养基普遍以高粱、稻秸、大麦、小麦等成分直接混配得到,此类培养基不仅配制繁琐,而且病菌生长较慢、产孢效果不理想,同时存在着易受杂菌污染的问题。尽管也有部分研究者采用燕麦片培养基、米糠培养基、粗面粉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酵母淀粉培养基等用于产孢实验,但普遍上仍存在着产孢效果不理想或材料不易获得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稻瘟病菌培养、产孢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培养基对稻瘟病菌的培养效果不佳、产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稻瘟病菌培养、产孢的培养基,是由等体积的稻秸浸出液与PDA培养基混合而成的;其中所述稻秸浸出液是稻秸与水按3:100(g:mL)的比例混合后,浸泡16~24h所得的浸泡液;所述PDA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马铃薯200份,葡萄糖20份,水1000份。
作为优选,述PDA培养基还包括18重量份的琼脂。
作为优选,所述稻瘟病菌是中国稻瘟病菌小种ZB13。
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用于稻瘟病菌培养、产孢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稻秸与水按3:100(g:mL)的比例将二者混合,浸泡16~24h,得到稻秸浸出液;
2)将200重量份的马铃薯、20重量份的葡萄糖、1000重量份的水混合后煮沸15分钟,用纱布过滤,取滤液;
3)将步骤1)所得的稻秸浸出液与步骤2)所得的滤液按1:1体积比混合,向该混合物中加入步骤2)中所用水重量18‰的琼脂,加热溶解。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稻瘟病菌是指灰梨孢(Phyricularia grisea)或灰色大口球菌(Magnaporthe grisea)。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给出了该培养基用于稻瘟病菌产孢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挑取稻瘟病菌菌株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于28℃恒温培养,待平板上菌丝长满后(约7d),移置于室内组织培养架上黑光灯光照培养3d,室温25~28℃;待充分产孢后,每皿用15mL蒸馏水洗下孢子,100倍显微镜下计算孢子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6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