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6438.5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展骥;项乔君;顾欣;陈福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576 | 分类号: | E01F9/576;E01F9/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鼻端 护栏 标线 信息流 交通冲突 视线诱导 视觉 分流区 渐变段 匝道 高速公路 道路边缘 护栏立柱 减速车道 空间低频 空间高频 路面铺设 突起路标 外侧边缘 外侧设置 指示标志 路缘石 轮廓标 三角区 视错觉 变道 多频 下缘 增高 | ||
1.一种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在距分流鼻端前1km处,于前进方向右侧护栏外设置分流指示标志,分流鼻端前分流三角区施画禁止汇入标线;
在距分流鼻端前1km~500m范围内,于前进方向右侧护栏外设置单层视线诱导标,在距分流鼻端前500m~200m范围,于前进方向右侧护栏外设置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在距分流鼻端前200m至渐变段起点范围内,于前进方向右侧护栏外设置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构成空间低频视觉信息流;
从渐变段起点至匝道范围内,于护栏外侧边缘设置高度依次降低的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单层视线诱导标,于禁止汇入标线起点至减速车道终点的路面设置视错觉标线,构成空间中频视觉信息流;
在主线车道上距分流鼻端前1km至分流鼻端后100m,以及分流匝道内,于护栏上设置轮廓标,于道路边缘线外侧设置突起路标,于左侧路缘石、右侧护栏立柱下缘及路面铺设引导标线,共同构成空间高频视觉信息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低频视觉信息流中,单层视线诱导标、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的间隔为75~100m,空间低频视觉信息流的空间频率为0.1~0.2HZ。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中频视觉信息流中,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单层视线诱导标的间隔为25~50m,每种视线诱导标设置3~5个,视错觉标线的间隔为25~50m,空间中频视觉信息流的空间频率为0.3~0.6HZ。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高频视觉信息流中,轮廓标的间隔为5~10m,突起路标的间隔为2~5m,引导标线的间隔为2~4m,空间高频视觉信息流的空间频率为2~10HZ。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禁止汇入标线长度的确定方法是:从鼻端开始计算,若沿道路线形方向至分流鼻端的三角区标线长度不足则施画禁止汇入标线补充;其中Q为主线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所得禁止汇入标线取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内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一个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与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一个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相对应,前进方向左侧的第一个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与前进方向右侧的第一个单层视线诱导标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视线诱导标的高度为1.5~1.75m,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的高度为2.5~2.75m,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的高度为3.5~3.75m,单层视线诱导标与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中的下层视线诱导标志牌高度一致,中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中的上层视线诱导标志牌与高杆多层视线诱导标中的下层视线诱导标志牌的高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分流区控速与提前分流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鼻端前的主线上左侧路缘石铺设的路面引导标线颜色为蓝白相间,右侧护栏立柱下缘及路面铺设引导标线颜色为红白相间;分流鼻端后的主线道路上左侧路缘石铺设的引导标线颜色为蓝白相间,右侧护栏立柱下缘及路面铺设标线颜色为蓝白相间;匝道内左侧路缘石铺设的引导标线颜色为红白相间,右侧护栏立柱下缘及路面铺设标线颜色为红白相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643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