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5983.2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8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冷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冷桂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余义丽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质增生 腰椎 突出 椎管 狭窄 中药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及使用方法,该中药包括白芥子、两面针、透骨草、川芎、三奈、老姜粉、那藤、皂角刺和青藤。经过打粉、浸泡、蒸药、敷药的使用方法,得到很好的疗效。本发明治疗时间短,疗效好,用药7‑30天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对颈椎狭窄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头晕、头痛、痉挛,腰椎盘突出引起的行走困难、坐骨神经痛、脚麻木、腰不能弯,短期内就能达到治愈效果,治愈率达100%。且适用于任何年龄段,无任何副作用,经临床使用,无一例过敏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遭受风寒湿邪侵袭的机会增加,造成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类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同时,由于人体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常常是持久、顽固、难以终止或逆转的,使得该病的发病、进展、复发等各项指标居高不降,成为医学界公认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这种骨质增生或腰椎盘突出还没有很好的药物,人们期望能有一种疗程短、费用低、能根治这种骨质增生或腰椎盘突出的药物。
目前我国临床所用治疗“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 的药物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时间长、疗效慢,一般治疗需要6-12个月;2)现各医院普遍采用电子中频仪治疗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而该治疗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它对年长体弱的患者容易出现心慌、流汗,甚至晕倒,高血压及心血管系统患者禁止使用;3)使用该治疗方法还有25%左右的人出现过敏现象,有些被治疗者因此放弃治疗。4)口服治疗该类病的药物,对胃、肝、肾等脏器有一定的损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治疗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存在的治疗时间长、疗效慢、易出现过敏现象、适用人群少和口服副作用大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一种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白芥子、两面针、透骨草、川芎、三奈、老姜粉、那藤、皂角刺和青藤。
进一步的,所述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制成:白芥子45~55份,两面针45~55份,透骨草25~35份,川芎25~35份,三奈25~35份,老姜粉40~60份,那藤45-55份,皂角刺45-55份,青藤45-55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制成:白芥子50份,两面针50份,透骨草30份,川芎30份,三奈30份,老姜粉50份,那藤50份,皂角刺50份,青藤50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的还包括以下原料:羌活、独活、莱菔子、艾叶和川断。
进一步的,所述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由以下质量份的各原料制成:白芥子50份,两面针50份,透骨草30份,川芎30份,三奈30份,老姜粉50份,那藤50份,皂角刺50份,青藤50份,羌活30份,独活30份,莱菔子50份,艾叶30份,川断30份。
上述治骨质增生、腰椎盘突出、椎管狭窄的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打粉:将中药准确称量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装入药包中备用;
S2、浸润:将步骤S1中装好中药的药包放入浅盘中,用50℃温水浸润药包,至所有药物被浸润20分钟;
S3、蒸药:将步骤S2中被浸润的药包放入蒸锅中,大火蒸20分钟;
S4、敷药:将步骤S3蒸后的药包冷却至40-50℃,敷于患处,用保鲜膜覆盖后,再加保温层保温,敷药30~40分钟;每天敷药2次,间隔时间不小于6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冷桂英,未经冷桂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5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