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螺旋内嵌激励式电磁感应内热镁真空还原炉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5953.1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0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禹健;张亚彬;杨永兴;张海燕;贺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14/04 | 分类号: | F27B14/04;F27B14/08;F27B14/14;F27D11/06;C22B26/12;C22B26/20;C22B26/22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地址: | 030006***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激励 电磁感应 内热 真空 还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螺旋内嵌激励式电磁感应内热镁真空还原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多个呈蜂房状布置的圆筒形料筐,筐体壁内埋有双激励线圈,激励线圈由筐体壁底部引入,螺旋上升,从顶部引出,多个料筐的激励线圈经过并联后,经炉体上的绝缘密封装置引出至炉外与电源装置相连,电能无接触地传递给料筐来加热反应炉料,发热体整体均匀发热,不会出现局部高温而损坏。主要解决了现有电加热内热式真空还原炉存在激励线圈损耗比较严重、漏电感大和所需无功补偿电容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设计合理,可以调节还原炉温度场的分布,传热效率快;主要用于镁、锂、锶、钙等高蒸汽压金属热还原法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螺旋内嵌激励式电磁感应内热镁真空还原炉,可用于热还原法制备镁、锂、锶、钙等高蒸汽压金属的设备。
背景技术
镁、锂、锶、钙等高蒸汽压金属,可以使用热还原法在真空条件下制备。目前在金属镁生产领域中,广泛使用的还原设备是使用燃气等直接加热由耐热合金制成的还原罐。此法受还原罐结构及材料性能的限制,反应温度低、传热慢、能耗高,并且由于还原罐的氧化等损耗大量消耗昂贵的镍铬合金。
电内热式真空还原炉可以克服外热式还原炉的能耗高及还原罐消耗等问题。电内热式真空还原炉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炉料内热量传递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如实用新型专利ZL 96247592.0中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还原炼镁装置。该方案中在还原罐外壁上绕设有感应线圈,通过感应线圈与感应电源相连进行对物料电磁感应加热。公开号CN105018730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内热式金属镁真空还原炉。该方案中炉体内设置有矩形铁芯,一条长边穿过料筐的中心通道,另一条边绕有铜质线圈,通过铜质线圈的引出端与电源连接对物料进行电磁感应加热,但都存在激励线圈损耗比较严重,漏电感大,所需无功补偿电容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加热内热式真空还原炉存在激励线圈损耗比较严重、漏电感大和所需无功补偿电容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螺旋内嵌激励式电磁感应内热镁真空还原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螺旋内嵌激励式电磁感应内热镁真空还原炉,包括上炉壳、下炉盖、料筐、平台、支撑架、结晶室和冷却装置,所述料筐由筐体、激励线圈、金属挡板和钢带组成,在所述筐体的外壁开设有一条单螺旋槽,在筐体的外壁开设有一条单螺旋镁蒸汽溢流缝,且与槽平行设置,激励线圈设在槽内,激励线圈的导体截面为矩形,且为双螺旋线圈并缠绕而成,由料筐壁底部引入,螺旋上升,由顶部引出;在激励线圈与槽壁之间设有绝缘层,金属挡板设在槽外,且在金属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并使金属挡板上下两边向外侧进行折边,钢带紧贴折边外侧设置,并使钢带上下两边焊接在筐体的壁上,所述上炉壳盖合在下炉盖上形成炉体,平台水平设置在炉体底部,并通过支撑架支撑固定,数个料筐呈蜂房状布置在平台上,且位于炉体内,并使数个料筐的激励线圈并联后经炉体上的绝缘密封装置引出至炉外与电源装置相连,炉体顶部通过金属蒸汽通道连接结晶室,在结晶室上部设有精抽口在炉体底部设有粗抽口,且与结晶室分别位于炉体两侧,冷却装置设在结晶室的外壁。筐体表面切有平行于激励线圈、并交错布置的镁蒸汽溢流缝,增加了料筐的电阻,减少了发热量,并有利于还原得到的镁蒸汽扩散,满足炉料温度场均匀分布的需要。
进一步,在所述炉体和金属蒸汽通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且与料筐之间留有间隙,方便装卸料
更进一步,所述绝缘层为陶瓷材料层。陶瓷绝缘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一般具有高的熔点(大多在2000℃以上),且在高温下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陶瓷还是良好的隔热材料;同时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金属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更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为水冷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5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即时通讯的邮件分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烧伤科患者躯体报警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