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氧化铝生产中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5578.0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0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饶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夏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76 | 分类号: | C07C29/76;C07C31/10;C07C31/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醇水溶液 高纯氧化铝 分离回收 水蒸汽 分子筛膜分离器 材料制备工艺 醇盐水解法 常规工艺 常压蒸馏 生产过程 运行费用 初蒸 磷酸 片碱 弱酸 水解 水塔 脱水 制备 送入 改良 生产 吸收 投资 | ||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工艺领域,具体属于高纯氧化铝制备领域,涉及一种高纯氧化铝生产中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高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醇水解工序中得到的醇水溶液,使用磷酸调节醇水溶液的pH值至中性或弱酸;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调节pH值后的醇水溶液送入到初蒸塔中进行常压蒸馏,得到醇水蒸汽;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醇水蒸汽,送往片碱吸水塔中吸收醇水蒸汽中的部分水,之后进入分子筛膜分离器进行彻底脱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能够降低醇盐水解法的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而且还能对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常规工艺进行改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工艺领域,具体属于高纯氧化铝制备领域,涉及一种高纯氧化铝生产中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大量较稀的醇水溶液中分离精制以得到高纯度的醇,而采用普通蒸馏方法无法得到高于醇水共沸组成的醇。分离醇-水体系的传统工艺是用苯做夹带剂共沸精馏法,由于苯对人体的危害,该工艺方法将逐步被取代,工业上还有利用醇、水、二异丙醚三元共沸物进行共沸精馏脱水,二异丙醚虽然毒性低,但是易于空气形成过氧化物,有爆炸的危险,且带水量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分离醇和水,技术人员提出各种分离回收醇的工艺,其中包括共沸精馏、萃取精馏等。
公开号为CN200810138752.9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隔壁共沸精馏塔分离醇和水的工艺方法,将隔壁塔应用于共沸精馏过程中,首先在隔壁塔共沸精馏塔中,醇由脱水段塔釜猜出,废水由侧线精馏段塔釜猜出,在一个塔内同时完成醇和水的分离、夹带剂回收等任务,省去了一个精馏塔与一个冷凝器,而且隔壁共沸可避免常规流程中的返混效应。在相同分离要求下,隔壁共沸精馏塔流程所需能量比常规共沸精馏流程节省10~30%,设备投资节省20~45%。
公开号为CN1249294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加盐萃取共沸精馏回收醇的方法,首先将工业生产中的醇稀水溶液经精馏初提得到初浓缩的醇,然后采用C6脂肪烃作为萃取剂,无机钠盐或钾盐的水溶液作为盐析分离剂对其进行加盐萃取,将萃取后的有机相送入共沸精馏脱水塔进行精制,分离剂经浓缩器回收后循环使用,塔釜可得到醇含量为99.5%以上的产品,但该工艺操作较为复杂,并且设备投资较高。
公开号为CN201710323700.8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功能醇脱水塔、填料与板式塔复合精馏塔、变压吸附和能力多级多效利用等技术,有效解决了接近醇与水共沸组成的含水醇原料液进一步精制脱除共沸水的难题。此方法的缺陷在于,多功能醇脱水塔、复合精馏塔均以吸附、脱附机理进行分离和再生,一旦吸附接近饱和后,由于吸附动力不足,可能降低吸附速度,直接导致水分子进入已分离的醇中,提高醇含水量。因而,在生产过程中需进行严密控制,避免填料过饱和造成损失。另外,填料的脱附、更换等需耗费大量能量及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降低醇盐水解法的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还能对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常规工艺进行改良的高纯氧化铝生产中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纯氧化铝生产中醇水溶液分离回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高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醇水解工序中得到的醇水溶液,使用磷酸调节醇水溶液的pH值至中性或弱酸;
步骤2、步骤1中得到的调节pH值后的醇水溶液送入到初蒸塔中进行常压蒸馏,得到醇水蒸汽;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醇水蒸汽,送往片碱吸水塔中吸收醇水蒸汽中的部分水,之后进入分子筛膜分离器进行彻底脱水;
步骤4、将步骤3中的片碱吸水塔塔底的低含醇量的水溶液和分子筛膜分离器分离出的水返回醇水解工序中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夏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夏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5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甲醇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氘代甲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