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预制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5144.0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钱钧珑;马晓勤;汤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B1/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黄国强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板 结合面 连接方式 连接板 面筋 装配式建筑 板底筋 根板 预制 施工 体内 长度方向间隔 相邻预制板 螺栓锁孔 现场焊接 底筋 销钉 咬合 预留 延伸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预制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及施工方法,其中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内具有板面筋和板底筋,定义预制板本体与梁连接的端面为结合面,预制板本体内的多根板面筋和多根板底筋都延伸至结合面外,结合面外具有多个沿结合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板面筋和板底筋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预留有螺栓锁孔,以解决现有的预制板存在销钉定位困难、相邻预制板不易咬合和现场焊接量大等缺点;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预制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预制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装配式建筑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轻、快、好、省”的优点,采用预制板将大大减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现场作业量和建筑垃圾,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也更环保。
当前的装配式钢结构楼盖系统仍然较多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不能适应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的需要。钢结构楼盖主要形式有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或预应力空心楼板等,一般采用叠合楼板设计,叠合楼板施工的主要问题是:压型钢板、钢筋桁架楼承板、预制混凝土板或预应力空心板仅起到楼板混凝土底模的作用,叠合层混凝土的施工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现场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误工误时;其次,预制混凝土板板端“胡子筋”外露,在生产、运输、安装过程中极易被踩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近年来,对于钢结构建筑楼板的传统施工方法,工程界也进行了较多探索。但是,相关的探索还不尽如人意。因为中国是个地震多发国家,为保证楼板的整体刚度,保证楼板的整体牢固性,楼板仍然较多采用预制板加叠合层的做法,相关的探索只是改进了梁板连接方式,并没有改变现场浇筑混凝土楼板的传统做法。查阅公开的最新相关发明专利可知,楼板施工工艺的改进主要是梁板连接方式的改进,楼板叠合层混凝土施工的改善未见触及。这些发明普遍存在用钢量大、混凝土二次浇筑量大、预制板销钉定位困难、相邻预制板不易咬合、预制板“胡子筋”易被踩踏,以及现场焊接量大等缺点,如《一种装配式楼板》CN106948533A、《一种预制装配式咬合钢板轻质楼板体系》CN206279675U、《一种装配式预制轻质楼板连接装置》CN106836588A、《一种装配式钢框架预制混凝土楼板结构》CN206233434U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上述缺点,不能解决现场浇筑混凝土、误工误时,以及预制混凝土板板端“胡子筋”易被踩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快速安装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预制板与梁的连接方式及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预制板存在销钉定位困难、相邻预制板不易咬合和现场焊接量大等缺点,以及存在施工精度差、工序复杂、建造周期长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板,包括预制板本体,所述预制板本体内具有板面筋和板底筋,定义预制板本体与梁连接的端面为结合面,预制板本体内的多根板面筋和多根板底筋都延伸至结合面外,结合面外具有多个沿结合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与板面筋和板底筋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上预留有螺栓锁孔。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本体内延伸至结合面外的板面筋和板底筋的端头焊接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与板面筋和板底筋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本体内延伸至结合面外的板面筋和板底筋的端部焊接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与板面筋和板底筋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板本体内延伸至结合面外的板面筋和板底筋的端部上都设置沿结合面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劲钢筋,所述连接板焊接在加劲钢筋上,并与板面筋和板底筋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结合面具有企口。
进一步的,所述企口为直角梯形形状,其中直角梯形的斜边和上底边组成结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5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音楼板与制音楼板的施作工法
- 下一篇:一种带预制钢筋砼支座的装配式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