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红外热像检测的电吹风加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4703.6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韬;唐佳;王东升;杨党纲;李硕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箱体 电吹风机 电吹风 加热 红外热像检测 红外热像仪 加热系统 安装孔 计时器 六面体结构 对称加工 红外热像 加热能量 加热效果 检测材料 检测工件 螺钉固定 系统组成 左右摆动 安装架 便携性 电源线 定位边 可达性 中空的 外置 穿过 检测 | ||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红外热像检测的电吹风加热系统,该系统采用电吹风机加热,加热效果不受被检测材料透明性的影响。电吹风机只需要外置普通电源线,系统组成简单,更具检测可达性和便携性。加热箱体(4)为中空的六面体结构,在加热箱体(4)上部的中心两侧对称加工有安装孔,两部电吹风机(5)分别穿过安装孔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加热箱体(4)上用于加热放置在加热箱体(4)内的待检测工件;通过调节电吹风机的功率可以实现加热能量的调节。通过计时器的设定可以实现加热时间的控制。加热箱体4上部有红外热像仪安装架,其两侧有定位边,可以防止红外热像仪左右摆动,并可以根据红外热像仪的具体型号定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红外热像检测的电吹风加热系统,属于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飞机检测,该技术在薄蒙皮夹层结构缺陷检测、蜂窝积水检测和在役检测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方法具有单次检测面积大、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对于薄蒙皮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和涂层的检测,一般只需要使被检测表面有几度到十几度的温升即可。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法是应用最为成熟的主动式红外检测技术之一。早在2007年ASTM就建立了相应的方法标准,而国内近几年也陆续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航空标准和民航标准。
但是,闪光灯激励红外热像法目前存在两个不足:
1.对半透明材料进行检测时,会出现漏检,这类材料包括玻璃纤维板、玻璃纤维蒙皮和热障涂层(TBC)等,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从而使检测过程更加复杂,增加了检测时间和不确定性;
2.在役检测时检测的可达性不高,闪光灯需要配备大容量的电容、沉重的电缆和复杂的控制系统。
因此,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克服以上缺点的新型加热系统,该系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加热效果不受被检测材料透明性的影响,对不透明材料和半透明材料的加热效果一样;
2.较闪光灯加热方式更具可达性,系统组成简单;
3.加热的均匀性不低于闪光灯加热方式;
4.加热能量和加热时间可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状况和需求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红外热像检测的电吹风加热系统,其目的是配合红外热像检测方法对半透明材料和透明材料实施检测,以更简单的系统结构和尺寸更小的测试部件获得更高的检测可达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该种用于红外热像检测的电吹风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计时器1、触发器2和电吹风加热装置3,通过触发器2触发电吹风加热装置3进行加热,通过已设定加热时间长短的计时器1控制电吹风加热装置3的加热时长,电吹风加热装置3包括加热箱体4和电吹风机5,加热箱体4为中空的六面体结构,在加热箱体4上部的中心两侧对称加工有安装孔,两部电吹风机5分别穿过安装孔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加热箱体4上用于加热放置在加热箱体4内的待检测工件;
在加热箱体4上部的中心处加工有通孔和红外热像仪安装架6,红外热像仪固定在红外热像仪安装架6上并穿过所述通孔对加热箱体4内的待检测工件进行热成像采集。
在红外热像仪安装架6两侧设置有定位边7以限位红外热像仪,可以防止红外热像仪左右摆动。并可以根据红外热像仪的具体型号定制。
在加热箱体4的侧面的底部加工有两排用于排气的小孔8,可以根据需要用胶带将部分小孔封堵,以引导气流在加热箱体4底部更均匀的流动。
两个电吹风机5距离待检测工件的位置及吹风角度能够进行微调。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47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