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RFID的汽车电池定位充电连接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3494.3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严小勇;黄静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B60L53/66;B60L53/65;G06K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玉杰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fid 汽车 电池 定位 充电 连接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基于RFID的汽车电池定位充电连接系统及其方法,包括RFID标签和用于读取该RFID标签的标签身份信息的RFID读写模块;所述RFID标签经高压分配模块与BMS主控制器连接,所述BMS主控制器与汽车的电池快换连接器连接,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电池快换连接器上;所述RFID读写模块设置在快换电池包内,在所述快换电池包上设置有充电连接器,有益效果:对快换电池包的身份进行验证,实现智能定位,实时获取快换电池包状态信息,快速配对,自动充电,无需人为参与,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电池定位充电连接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开发的热点,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均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现有的纯电动汽车基于充电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插电式和快换式。其中,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由于动力电池数量有限,导致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有限,当纯电动汽车需要行驶较长里程时,必须在沿途进行多次充电。然而,现有的插电式纯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一般耗时在一个小时以上,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给驾驶员带来了诸多不便,已成为制约纯电动汽车推广和使用的关键因素。
由此人们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快换式纯电动汽车,其快换电池包能够由驾驶员在几分钟内独立更换完成,大致等同于甚至优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一次加油时间。为提高这种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不仅需要在各个地方设置快换电池包更换站点,而且希望能够在车上放置备用的快换电池包,以随时应对不时之需。
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电池进行充电时,还多采用手动或者通过人工手机APP。对于采用手机APP的方式,需要驾驶员在手机内下载特定的手机应用APP,并且需要注册账号,进入特定的页面进行操作,对于不会使用的驾驶员,难以完成上述操作,非常不便。对于手动进行更换的操作,操作过程繁琐,并且由于电池包带电量大,充电过程电流大,人为接触危险性大。
基于上述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来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电池定位充电连接系统及其方法,利用RFID通信距离近的特征,通过RFID标签和RFID读写模块,实现汽车和快换电池包之间的身份识别,防止充电发生误操作,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RFID的汽车电池定位充电连接系统,其关键技术在于:包括RFID标签和用于读取该RFID标签的标签身份信息的RFID读写模块。
所述RFID标签经高压分配模块与BMS主控制器连接,所述BMS主控制器与汽车的电池快换连接器连接,所述RFID标签设置在所述电池快换连接器上。
所述RFID读写模块设置在快换电池包内,在所述快换电池包上设置有充电连接器。
所述充电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电池快换连接器连接。
所述BMS主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充电连接器与所述电池快换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信息。
所述快换电池包用于对RFID标签的标签身份信息进行校对,得到的校对信息发送至所述BMS主控制器。
所述BMS主控制器根据连接状态信息、校对信息控制所述快换电池包对汽车进行充电。
通过上述设计,将RFID标签设置在汽车上,RFID读写模块设置在快换电池包上,实现快换电池包和汽车的身份核对。由于RFID传输信息距离近的特征,当充电连接器和电池快换连接器相连接时,通过RFID读写模块读取RFID标签的标签身份信息,汽车对电池快换连接器连接的快换电池包和RFID标签对应的快换电池包进行核对,若标签身份信息一致,则可控制快换电池包对汽车进行充电。通过RFID标签和RFID读写模块,汽车实现自动识别和控制充电。无需人为控制,省时省力,可靠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3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供电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移动充电平台及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