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22940.9 | 申请日: | 2018-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9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 发明(设计)人: | 范玉强;郭营军;路伯倩;李新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昆仑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中和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5 | 代理人: | 付会平 |
| 地址: | 644200 四川省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电池 热压 化成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包括用于夹持软包电池并对软包电池进行加热的热压夹具以及用于对热压夹具进行均衡施力的压力平衡调节组件;所述压力平衡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热压夹具两端用于匀速改变上下板间距的一对G型夹。本发明体积较小、加热加压功能齐全、方便实用,能够对软包电池进行均衡施力,在实现了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工序的基础上,满足了实验室单次生产数量少、实验指标要求高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软包电池生产的夹具。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是聚合物电池的另一种叫法,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其结构是在液态锂离子电池外部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聚合物外壳通常采用采用铝塑膜进行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像钢壳铝壳电芯会发生爆炸软,最多只会鼓气裂开,因此安全性较高。软包电池的生产流程包括配料、涂布、烘烤、辊压、卷绕叠片、点焊、包装、注液、化成以及分容工序,在化成工序中,通常采用热压化成装置进行,但是热压化成装置主要是针对大规模的电池制造企业适用,存在价格昂贵、体积大、单套设备生产数量大的特点,不适合于实验室使用。
目前,在软包电池实验过程中采用的热压化成设备通常是采用气缸向底部的压板中心施力来对软包电池进行下压,由于气缸产生的压力只作用在压板中心,使得压板四角对软包电池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均,例如工艺要求气缸压强为0.3Mpa时,压板四角产生的压力极差会达到500N左右,更甚者会达到1000N以上;当电池实际受到的压力大小与生产工艺要求产生偏差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例如电池厚度不达标、极片断裂、隔膜不凝胶导致电池发软变形、电池析锂引起发热起火等问题,因此这种简易的热压化成设备安全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能够对软包电池进行均衡施力的热压化成夹具,在能够实现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工序的基础上,满足实验室单次生产数量少、实验指标要求高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包括用于夹持软包电池并对软包电池进行加热的热压夹具以及用于对热压夹具进行均衡施力的压力平衡调节组件;所述压力平衡调节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热压夹具两端用于匀速改变上下板间距的一对G型夹。
上述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所述热压夹具包括包括自下而上平行设置的加热板、电池压板和弹簧片压板,加热板、电池压板和弹簧片压板之间通过两根平行并垂直于加热板的限位柱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柱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加热板上,电池压板和弹簧片压板上对应限位柱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穿过限位柱的限位孔;所述软包电池夹持在加热板与电池压板之间,对应软包电池上方的电池压板和弹簧片压板之间设置有下压罩式高弹力弹簧片,弹簧片通过穿过中心的固定栓固定在弹簧片压板的底端面上。
上述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所述加热板、电池压板和弹簧片压板均为正方形结构,两根限位柱设置在正方形板的中轴线上,一对G型夹对称设置在限位柱所在中轴线两侧的热压夹具上。
上述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所述加热板上对应弹簧片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放置软包电池中心点的标记。
上述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所述加热板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加热板的加热管。
上述一种简易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夹具,所述加热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加热板加热温度的温度探头。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发明体积较小、加热加压功能齐全、方便实用,能够对软包电池进行均衡施力,在实现了软包电池热压化成工序的基础上,满足了实验室单次生产数量少、实验指标要求高的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昆仑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宜宾昆仑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2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