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诊断目的的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2503.7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窦文超;赵广英;朱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李欣玮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鸡伤寒沙门氏菌 鸡白痢沙门氏菌 定量检测 鸡白痢 抗体 检测 三明治 二氧化硅纳米 葡萄糖氧化酶 酶催化反应 免疫复合物 诊断 快速检测 络合产物 纳米磁珠 显色系统 灵敏度 双标记 吸光度 显色剂 触发 级联 偶联 微球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诊断目的的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首先制备标记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抗体的偶联纳米磁珠(IgG‑MNPs)和抗体及酶双标记的二氧化硅纳米微球(GOx‑IgG‑SiNPs),当存在待测目的菌时,形成夹心“三明治”结构的免疫复合物IgG‑MNPs/S.pullorum and S.gallinarum GOx‑IgG‑SiNPs,然后经过酶催化反应,反应产物与显色剂形成络合产物,最后通过检测体系的吸光度值获得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浓度,从而实现了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本发明以葡萄糖氧化酶(GOx)触发的级联反应结合Fe3+‑SCN‑显色系统实现了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该检测方法方便快捷,易操作,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及食品原料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食品和食品原料的一种非诊断目的的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S.pullorum)和鸡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S.gallinarum)是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和鸡伤寒(Fowl typhoid,FT)的病原体,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并严重威胁食品的安全性。由于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具有相同的O1,O9, O12抗原,严格区分两者很困难且在实际检验中也没有必要,因而两者通常一起检测。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检测对于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很有意义。
对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和多种快速检测方法,如数码分类鉴定法、基于免疫标记技术和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多类检测方法。已有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因此,运用多学科新知识、新材料和新技术交叉融合,构建更好的快速检测技术是发展和应用的必然趋势。
Chen等报道了一种用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溶液产生过氧化氢,以 PSS-GN-Pt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过氧化物酶的模拟物,以此催化四甲基联苯显色,进而实现对葡萄糖的比色测定。这为我们设计构建新的比色系统提供了新思路,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产生H2O2,而H2O2可以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的协助下进行催化氧化和显色反应。三价铁离子(Fe3+)的经典反应就是其与硫氰酸根阴离子(SCN-)的显色反应,生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因此,这一反应常常被应用于Fe3+的测定。此外,在酸性环境中,Fe2+可以被氧化为Fe3+。因此,可以利用葡萄糖氧化酶触发的级联反应结合Fe3+-SCN-显色系统建立新型免疫分析方法。
综上,本发明针对现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检测技术的缺陷,开发出一种基于葡萄糖氧化酶触发的级联反应系统结合Fe3+-SCN-显色系统的磁控免疫比色法,用IgG-MNPs对待测目标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和富集,GOx-IgG-SiNPs作为信号指示物;构建IgG-MNPs-S. pullorum and S.gallinarum-GOx-IgG-SiNPs夹心结构,以GOx可以催化葡萄糖产生H2O2,H2O2氧化Fe2+变为Fe3+,Fe3+可快速与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红色产物,通过测量红色产物的吸光度,以期实现定量测定食品中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浓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2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