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倾斜中厚矿体的低贫损分段崩落采矿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2356.3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宫国慧;郭海涛;任凤玉;马东;付煜;郑海峰;高常胜;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许冠忠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采进路 急倾斜中厚矿体 分段崩落采矿 爆破 矿体 放矿溜井 联络巷道 切割巷 上盘 下盘 矿石回收率 矿石贫化率 起爆 爆破空腔 平行炮孔 由上向下 运输系统 运输巷道 装药爆破 切割槽 扇形孔 掘进 减小 分段 积聚 矿石 切割 尺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急倾斜中厚矿体的低贫损分段崩落采矿法,包括将阶段内矿体由上向下分段开采,下盘运输巷道、放矿溜井与穿脉联络巷道,包括下列步骤:确定沿脉回采进路的位置;在沿脉回采进路内掘进切割巷至矿体上盘边界和切割井;在切割巷中布置上向平行炮孔,并逐排装药爆破形成切割槽;在沿脉回采进路中布置上向扇形孔,其中在下盘布置一个2‑4m的短炮孔,扇形炮孔的起爆的顺序是:先爆破下盘侧炮孔,后爆破上盘侧炮孔,以减小爆生气体的积聚量和爆破空腔尺度;爆破后的矿石通过穿脉联络巷道倒入放矿溜井,经阶段运输系统运出。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提高矿石回收率和降低矿石贫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采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倾斜中厚矿体的低贫损分段崩落采矿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矿床地下开采中,急倾斜中厚矿体约占20%。应用分段崩落法开采急倾斜中厚矿体时,通常采用沿脉回采进路的采场结构,沿脉进路在铅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置选择,对矿石损失、贫化影响重大。
现有技术:近年用放出体形态与崩落体+残留体总体形态相符的原则确定回采进路的水平位置与分段高度,有效缓解了矿石损失贫化。
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生产实际的损失率与贫化率数值,仍比理论值大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回采爆破影响所致。如图1所示,图1中的1为沿脉进路,2为顶板围岩,3为崩落步距,图1a为爆破前的示意图,图1b为爆破后的示意图。
研究发现,现用扇形炮孔的密集系数一般为a=d/w=0.95~1.14,通常同段起爆,相邻2个炮孔的爆破应力波,在到达自由面之前便会在炮孔之间相遇,从而使炮孔之间的矿岩被率先击穿,爆生气体膨胀将被击穿的缝隙扩大、并推动脱离母体的岩体前移,形成爆破空腔A,空腔A内充满高压爆生气体。由于岩体的破坏总是向耗能最小的方向发展,当炮孔之间被率先击穿后,爆破能量大量地涌入击穿区,从而使抵抗线方向的破坏被减缓下来。炮孔间距越小,被击穿的时间越早,沿抵抗线方向的爆破损伤程度就越轻。在形成爆破空腔A的瞬间,下部岩体受爆破损伤程度较轻,趋向于整体前移,形成爆破隔墙区C;上部岩体爆破损伤程度较大,在爆破前移中将被爆破生气体进一步破碎,形成爆破碎块区B。空腔A内的高压气体,在崩落矿岩“反冲力”的作用下,从端部口D急速流出。此时下部隔墙区C,因被推出岩体的质量较大,前冲惯性力大,反冲的时间滞后,而且反冲阻力大速度慢,给上部破碎岩体下落提供了时空,使顶部矿岩接触面得了下移,从而缩小了废石到达出矿口的距离,提前了废石被放出的时间,增大了贫化率,并加大了下盘矿石残留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矿石回收率和降低矿石贫化率的急倾斜中厚矿体的低贫损分段崩落采矿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急倾斜中厚矿体的低贫损分段崩落采矿法,包括将阶段内矿体由上向下分段开采,在分段内布置下盘运输巷道、放矿溜井与穿脉联络巷道,主要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确定沿脉回采进路的位置
按下式计算出沿脉回采进路顶板中心线离矿体下盘的水平距离,并掘进沿脉回采进路,
d=(H-h)(cotα-cotθ)
式中d-进路顶板中心线离矿体下盘的水平距离,m,H-分段高度,m;h-回采进路高度,m;α-矿体下盘倾角,°,θ-崩落矿石视在放出角,°;
当d为正值时表示沿脉回采进路顶板中心线位于矿体外的下盘围岩里,当d为负值时表示沿脉回采进路顶板中心线位于矿体内;
(2)在沿脉回采进路内,距离穿脉联络巷道50m-60m向矿体上盘掘进切割巷至矿体上盘边界,在矿体内沿矿体上盘边界向上掘进切割井;
(3)在切割巷中布置上向平行炮孔并逐排装药爆破,放出崩落矿量的1/4~1/3,形成内部空间70%以上含有散体的切割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2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