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恒流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2284.2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晗;沈锦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胡艾青;刘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自由贸易***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限流电路 恒流控制模块 三极管开关 恒压控制模块 输出端连接 输入端连接 恒流控制 低电位 输入端 恒定 正极 发射极连接 集电极连接 电流稳定 恒压模块 基极连接 驱动电流 依次串联 饱和区 负极接 输出端 点亮 钳位 区时 压差 放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控制模块、恒压控制模块、第一限流电路、三极管开关以及LED模块;恒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恒流控制模块的恒流控制端,输入端连接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低电位点;第一限流电路、三极管开关以及LED模块依次串联,且三极管开关的集电极连接LED模块的正极,发射极连接第一限流电路的输出端,基极连接恒流控制模块的恒流控制端,第一限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LED模块的负极接低电位点;三极管开关工作在饱和区或放大区时LED模块点亮,通过恒压模块钳位第一限流电路两端压差,使第一限流电路的电流稳定,以实现保持LED的驱动电流恒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以其高效率、高集成度和高寿命在新型节能光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正向电压小于阈值时,电流极小,LED不发光;当电压超过阈值后,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LED发光。
常见的LED组件包括限流电阻、三极管开关以及LED。由于LED是恒流元件,在现有的LED驱动方式中,通常是以恒流源向LED组件供电,并且恒流源的驱动电压通常要求大于三极管开关基射极电压阈值(例如0.7V)与LED电压阈值(例如1.8V)之和。
然而,由于电源的输出通常不是固定的电压值,而是具有最高输出电压值和最低输出电压值的输出电压范围(例如2~5V),现有的驱动过程中,会出现电源提供的最低电压接近或小于LED组件要求电压(0.7+1.8=2.5V)的问题,LED的电流对电压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很容易导致LED亮度不稳定或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向LED提供恒流恒压供电,使LED稳定发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控制模块、恒压控制模块、第一限流电路、三极管开关以及发光二极管LED模块;
所述恒压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恒流控制端,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还连接电源,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低电位点,所述恒压控制模块用于在两端电流不变时保持两端电压值恒定;
所述第一限流电路、三极管开关以及LED模块依次串联,且所述三极管开关的集电极连接所述LED模块的正极,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路的输出端,基极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恒流控制端,所述第一限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LED模块的负极连接低电位点;第一限流电路用于在两端电压不变时保持两端电流恒定;所述三极管开关工作在饱和区或放大区使得所述LED模块点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负载电路、第一限压三极管、第二限压三极管以及第二限流电路;
所述第一限压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出端,基极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出端还连接所述第二限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限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限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限压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恒流控制端;
所述第二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限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限流电路用于在两端电压不变时保持两端电流恒定;
所述第一限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第二限压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或放大区,使所述恒流控制端的电流恒定。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限压三极管和所述第二限压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三极管开关为PNP型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22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