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0276.4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臣;汪怀春;杨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和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06 | 分类号: | C25D3/06;C25D5/10;C25D5/52;C25D5/34;C23C22/05;B05D1/18;B05D5/00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23846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错位 三价铬蓝白 钝化剂 用电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待镀件预处理,将待镀件进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除油,使用有机溶剂将工件上面的油渍去除;水洗;碱洗,利用热碱液对工件进行清洗;第一次三价铬电镀;第二次三价铬电镀;水洗;出光,利用酸液出光;蓝白钝化剂钝化;水洗;干燥,将钝化膜吹干固化;浸漆,钝化膜干燥后,浸一层有机罩光涂料。该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能够有效解决电镀和钝化工艺导致工件出现的漏镀或是因为镀层错位而导致的镀层过浅的问题,进而提高工件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
背景技术
电镀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在金属或非金属制品的表面上,形成符合要求的平滑致密的金属覆盖层,电镀工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能,赋予制品表面装置性的外观、赋予制品表面某种特殊功能和提供新型材料;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被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这两种工艺都是防止金属氧化,而电镀后的工具镀层有可能不够好,因此电镀后可以再次对工具进行钝化。
当前的电镀和钝化工艺大都是对工件进行批量的操作,这会导致工件中的个别会出现漏镀或是因为镀层错位而导致的镀层过浅,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当前的电镀和钝化工艺会导致工件出现漏镀或是因为镀层错位而导致的镀层过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工艺包括:待镀件预处理,将待镀件进行抛光,使其表面光滑;除油,使用有机溶剂将工件上面的油渍去除;水洗;碱洗,利用热碱液对工件进行清洗;第一次三价铬电镀;第二次三价铬电镀;水洗;出光,利用酸液出光;蓝白钝化剂钝化;水洗;干燥,将钝化膜吹干固化;侵漆,钝化膜干燥后,浸漆,钝化膜干燥后,浸一层有机罩光涂料。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的材料为乙酸乙酯。
优选的,所述热碱液的成分为NAOH,且其浓度为0.6-1.3g/L,并且其温度为55-60℃,清洗时间为40-70s。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三价铬电镀的时间在1.7-2.5h,且第二次三价铬电镀时间在0.6-1.2h,并且第一次三价铬电镀和第二次三价铬电镀的pH值维持在2.7-3.2。
优选的,所述出光用酸液为HNO
优选的,所述蓝白钝化剂为三价铬蓝锌水,且其使用温度在30-40℃,并且钝化时间在25-45s,其pH值为1.7-2.5。
优选的,所述有机罩光涂料为丙烯酸树脂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不易错位的三价铬蓝白钝化剂用电镀工艺,在电镀前利用乙酸乙酯有机溶剂对工件表面的油渍去除,便于后续的镀层,利用NAOH热碱液将工具上面的有机膜去除,避免会影响后续的钝化,使用两次电镀过程,能够有效的避免工件上面的镀层出现错位的情况,提高工件成品率,利用HNO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和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和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02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