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模拟重载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9832.6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25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伟;薛渊;彭高亮;苏凯昕;许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导轨 弹簧加载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寿命对比试验 曲柄 重载 模拟雷达 驱动装置 雷达 连接驱动装置 往复直线运动 预处理 碟簧装置 对比试验 加载机构 加载模拟 铰接连接 连杆铰接 连接弹簧 连接直线 受力状态 运行状态 动压板 静平台 螺栓组 输出端 上端 导轨 下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比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模拟重载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曲柄滑块机构、调节螺栓组、动压板、弹簧加载机构、静平台和基座,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连杆、直线导轨副和对比直线导轨副;所述曲柄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曲柄铰接连接连杆,连杆铰接连接弹簧加载机构;所述弹簧加载机构的上端连接对比直线导轨副,弹簧加载机构的下端连接直线导轨副。本发明利用碟簧装置进行加载模拟重载雷达实际工作中受力状态,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实现直线导轨副的往复直线运动模拟雷达实际工作中运行状态,完成不同预处理、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模拟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比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模拟重载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直线导轨副由直线导轨、滚珠和滑块组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部件,其作用是用来支撑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直线导轨副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并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机床设备行业、自动化行业和军工行业。
随着对设备适应性要求的不断提升,对直线导轨副的使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重载、复杂环境、恶劣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直线导轨副正式投入使用前,特别是对于军工行业产品而言,对其质量和性能进行试验验证尤为必要。
目前针对直线导轨副重载加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用重力直接加载的方式,将物体的重力直接作用于结构上的一种加载方法,即在滑块表面堆放重物模拟直线导轨副所受荷载。但采用重力直接加载重物占据空间大,安全性差,对于小型直线导轨副,由于重物体积过大无法堆放而无法完成实验。
2采用重力间接加载的方式,如采用杠杆加载法,即利用杠杆原理把荷载放大作用在直线导轨副上。但对试验装置的精度要求较高,且试验时须保证杠杆的调平和水平,否则角度偏移引起的误差会相应成比例放大,严重影响试验结果。
3采用液压/气压加载,即通过液压/气压对直线导轨施加压力达到加载目的。但需要配备相应的液压源/气压源装置,并且对温度敏感,不能同时进行直线导轨副的环境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模拟重载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利用碟簧装置进行加载模拟重载雷达实际工作中受力状态,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实现直线导轨副的往复直线运动模拟雷达实际工作中运行状态,完成不同预处理、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模拟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大大降低了试验时间,提高试验效率,且其对比数据更加准确,试验结果更加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模拟重载雷达直线导轨副寿命对比试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曲柄滑块机构、调节螺栓组、动压板、弹簧加载机构、静平台和基座,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连杆、直线导轨副和对比直线导轨副;所述曲柄固定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所述曲柄铰接连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弹簧加载机构;所述弹簧加载机构的上端通过螺钉连接对比直线导轨副;所述对比直线导轨副的上端通过螺钉连接动压板;所述弹簧加载机构的下端通过螺钉连接直线导轨副;所述直线导轨副的下端通过螺钉连接静平台;所述调节螺栓组由四组相同的螺栓组对称安装,四组螺栓组的底部焊接在基座上,四组螺栓组的上部连接在动压板上,所述静平台固定连接在基座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器和耳座,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固定连接在耳座上,所述耳座固定连接在基座上。
所述直线导轨副和对比直线导轨副的型号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98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