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感应型输电线路警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19473.4 | 申请日: | 2018-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 发明(设计)人: | 孙良华;李金成;张凯;刘延清;袁洪凯;徐滨;赵江;王保民;周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02;G01R31/08;G08B7/06;G08B21/2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刘雪萍 |
| 地址: | 2566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部 锁钩 整流滤波单元 驱动单元 线夹 发光单元 电磁感应型 钩状凸起 警示装置 输电线路 外侧设置 一端设置 壳体 枢接 可拆卸固定连接 输电线 线圈缠绕 安装环 弹簧 挂接 锁死 拆除 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型输电线路警示装置,包括线圈、整流滤波单元、驱动单元、发光单元以及线夹;线圈与整流滤波单元连接,整流滤波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与发光单元连接;线圈缠绕在线夹上,整流滤波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发光单元外侧设置有一壳体,壳体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构件设置在线夹上,线夹挂接在输电线上;线夹包括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第二环部一端与第一环部一端枢接;第一环部另一端设置有一锁钩,锁钩与第一环部枢接,且锁钩与第一环部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锁钩底部设置有拆除环;第二环部另一端设置有钩状凸起,第二环部外侧设置有安装环,钩状凸起与锁钩配合实现锁死,线夹形成环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警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型输电线路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加快、道路施工等工作已成为输电线外力破坏的重因素,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输电线路附近施工区域安装警示装置已成为预防施工碰线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警示装置多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取电,受环境制约较大,并且寿命较短;多采用停电安装、拆除,可重复利用性差。
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型输电线路警示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施工警示装置采用太能电池板取电受环境制约且可重复利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型输电线路警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给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感应型输电线路警示装置,包括线圈、整流滤波单元、驱动单元、发光单元以及线夹;
线圈与整流滤波单元连接,整流滤波单元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与发光单元连接;
线圈缠绕在线夹上,整流滤波单元、驱动单元以及发光单元外侧设置有一壳体,壳体通过可拆卸固定连接构件设置在线夹上,线夹挂接在输电线上;
线夹包括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第二环部一端与第一环部一端枢接;
第一环部另一端设置有一锁钩,锁钩与第一环部枢接,且锁钩与第一环部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锁钩底部设置有拆除环;
第二环部另一端设置有钩状凸起,第二环部外侧设置有安装环,钩状凸起与锁钩配合实现锁死,线夹形成环状。线圈感应输电线上的交流电,产生电流,电流经整流滤波后驱动发光单元发光。
进一步地,上挑安装环,钩状凸起与锁钩分离,实现第二环部与第一环部打开;
下拉安装环,钩状凸起与锁钩配合实现锁死;线夹安装到输电线上;
下拉拆除环,实现钩状凸起与锁钩解锁,并将线夹从输电线拆除。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打开后可以准备挂接输电线,将线夹锁死在输电线上,实现电磁感应性输电线路警示装置的安装,从锁死状态打开线夹,则实现电磁感应性输电线路警示装置从输电线拆除。
进一步地,整流滤波单元与驱动单元之间还包括稳压单元。稳压单元实现电压的温定输出,提供给驱动单元。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连接稳压单元和驱动单元,控制单元还连接有距离传感单元和声音报警单元。控制单元采用单片机,距离传感单元感知物体接近电磁感应性输电线路警示装置的距离,超过设定距离时,通知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声音报警单元发出警示音。
进一步地,距离传感单元采用红外传感器,声音报警单元采用蜂鸣器。
进一步地, 线夹采用导磁材料。
进一步地,线夹采用钢硅片材料。
进一步地,安装环和拆除环均采用油丝绳。油丝绳可满足拆除和安装时强度和韧度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滨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94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