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钢连铸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7812.5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8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士新;陈大力;张琦;王浩;顾朦朦;郑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00 | 分类号: | C21C5/00;B22D1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钢 铸工 过程 优化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炼钢连铸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初始炉次、浇次计划,再以初始计划为解空间的起点,以同宽选择、钢种接序作为邻域结构,在每个邻域结构内进行长板间短板的交换和插入、短板内板坯的交换、长板尾部板坯删除或优充生产操作,采用变邻域搜索的方法求出局部最优的炉次、浇次计划,更换邻域结构,拓展搜索范围,求出下一个局部最优的炉次、浇次计划,当所有的邻域结构都找到了局部最优的炉次、浇次计划之后,将其中KPI指标值最高的一个作为最终的炉次、浇次计划。本发明可提高炼钢连铸计划优化水平,以保证钢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炼钢连铸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钢铁企业通常采用炼钢—连铸—热轧一体化生产模式,炼钢—连铸环节作为该流程的前序环节,对整个生产流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钢铁企业大规模生产模式与客户小批量的订制要求形成了矛盾。为了解决该矛盾,需要提高炼钢—连铸计划优化水平,以保证钢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炼钢—连铸计划是由于最终合同或经转换的生产合同,需求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而组织生产为节省调整时间和节余准备费用是按照固定批量(炉次计划)和一定量经济批量(浇次计划)进行的,这就需要将不同的合同需求,根据工艺的限制进行最佳的组合,这类问题属于生产批量计划的问题,炼钢—连铸计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炉次计划,另一种是浇次计划。
炉次计划属于炼钢—连铸阶段的生产批量计划,在炼钢—连铸生产阶段,由于中间合同(热轧板坯)或最终合同(如热轧带钢)的需求在钢级、规格、物理特性、交货期等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别,根据炼钢工艺的要求和组成同一炉次的合同的特征限制,需要将合同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炉次计划,使得每一炉次内在保证最低冶炼炉容的要求下,合同之间最少的交货期差异,最大的成材率和最低的生产成本以及最少的无委材。
在进行炼钢—连铸计划的安排时,除了必须满足上面提到的组炉约束和组浇约束,还需要尽量满足以下的软性约束:同一个合同的板坯尽量安排在同一个炉次中生产;无委托板坯越少、实际生产的DHCR板坯重量越多、烫辊材重量越接近烫辊材标量、安排到最优设备板坯的总量越多、优充板坯重量越少越好。目前还没有一种较好的炼钢连铸工业过程优化方法,以保证钢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炼钢连铸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方法,采用变邻域搜索的方法对炉次、浇次计划进行优化,可提高炼钢连铸计划优化水平,以保证钢铁企业获得最大利润。
本发明提供一种炼钢连铸工业过程优化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厚度和钢种对DHCR(直接热坯装炉轧制)和非DHCR板坯进行分类,将分类后的板坯按照相同的生产宽度上下限连接起来,形成初级短板集合;
步骤2:进行同宽选择操作,即将具有同厚度、同钢种及相邻宽度规格的初级短板经过同宽处理连接成短板;
步骤3:进行钢种接序操作,即将短板按照相同厚度进行分组,然后将同厚度的短板按照钢种、生产宽度、钢种相容规则进行连接形成长板,一个长板为一个浇次,全部短板组成长板后形成初始浇次计划;
步骤4:将长板切割成小长板,一个小长板对应一个炉次,将板坯按照组炉条件放入到对应的炉次中,形成初始炉次计划;
步骤5:以初始计划为解空间的起点,以同宽选择、钢种接序作为邻域结构,在每个邻域结构内进行长板间短板的交换和插入、短板内板坯的交换、长板尾部板坯删除或优充生产操作,采用变邻域搜索的方法求出局部最优的炉次、浇次计划,更换邻域结构,拓展搜索范围,求出下一个局部最优的炉次、浇次计划,当所有邻域结构搜索完成之后,比较所有邻域结构的局部最优炉次、浇次计划,其中KPI指标值最高的一个作为最终的炉次、浇次计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7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