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6085.0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东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C09J4/06;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壹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6 | 代理人: | 江文鑫;周婷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形孔 梯形槽 混凝土桥梁 树脂胶粘剂 修补 铺装槽 碳纤维 破损处 混凝土 长丝碳纤维 均匀铺设 新混凝土 整体包裹 断裂的 树脂 侧壁 开槽 内壁 内插 钻设 灌注 填充 切割 清水 延伸 桥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S1:开槽:将混凝土桥梁表面的破损处进行切割、凿除并清理,形成待修补的梯形的铺装槽;S2:清理梯形槽并注入树脂:用清水清理铺装槽,之后在梯形槽的侧壁上钻设有的圆形孔,圆形孔的长度为铺装槽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然后向圆形孔内插设长丝碳纤维并延伸至梯形槽内,并向圆形孔内注入树脂胶粘剂,将树脂胶粘剂完全均匀铺设在梯形槽的内壁上。本发明加入的碳纤维有助于提高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当圆形孔灌注满树脂胶粘剂后,碳纤维被固定在圆形孔内,网状的碳纤维将新填充的混凝土进行整体包裹,有助于桥梁在修补后保持良好的结构强度,防止破损处容易断裂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桥梁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现今的桥梁建设中,混凝土桥梁已被广泛采纳,在建设中小跨径桥梁、连续梁桥以及大跨度桥梁中均有广泛地应用。采用混凝土桥梁可以节省钢材,降低桥梁的材料费用,同钢桥相比,具有更低的养护费用,行车噪声小,并且抗拉强度低、抗压强度较高、刚度大。
经检索,发明授权公告好为CN106758875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混凝土桥梁表面的破损处进行切割、凿除并清理,形成待修补的正方形的铺装槽;在铺装槽的侧壁上钻设有向桥梁未破损处延伸的通孔,通孔的长度为铺装槽的长度的二分之一,然后向通孔内插设长丝碳纤维并延伸至铺装槽内,继续向通孔内浇灌树脂胶粘剂,待树脂胶粘剂完全均匀铺设在铺装槽的内壁上;然后向铺装槽内填充新的混凝土与煤焦油的混合物,在该混合物中,混凝土与煤焦油的重量比为7~9∶2;待将混凝土与煤焦油的混合物充满铺装槽后,使用棉布在涂刷好的铺装槽表面进行拍打形成花纹。
现有的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修复速度慢,适应的环境较温和,凝固后易出现风干裂痕,修补后的易出现断裂现象,修补工艺复杂,需要的人力和工具较多,现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出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具备快速成型,结合紧固,性能稳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修复速度慢,适应的环境较温和,修补后的易出现断裂现象,凝固后易出现风干裂痕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桥梁修补工艺,S1:开槽:将混凝土桥梁表面的破损处进行切割、凿除并清理,形成待修补的梯形的铺装槽;
S2:清理梯形槽并注入树脂:用清水清理铺装槽,之后在梯形槽的侧壁上钻设有的圆形孔,圆形孔的长度为铺装槽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然后向圆形孔内插设长丝碳纤维并延伸至梯形槽内,并向圆形孔内注入树脂胶粘剂,将树脂胶粘剂完全均匀铺设在梯形槽的内壁上;
S3:填充混凝土:向梯形槽和圆形孔内填充新的混凝土和石油树脂的混合物,使用小型振动棒,将混凝土和石油树脂的混合物填实;
S4:处理梯形槽表面:待将混凝土充满铺装槽后,使用模板在涂刷好的梯形槽表面进行按压形成花纹;
S5:快速烘干处理:待花纹成型束后,使用气体烘干机在40~60℃进行对流烘烤,同时,使用花洒喷头将丙酮喷洒向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洒待混凝土干固;
S6:表面刷漆处理:向混凝土表面涂刷乳胶漆等防水透气漆,并利用颜色涂料调至与原桥梁上的混凝土相同的颜色,并将调好的颜色涂料涂刷到修补表面,使得修补表面与原桥梁上的混凝土的颜色相同。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位于圆形孔内的所述碳纤维呈为圆柱状,位于铺装槽内的所述长碳纤维编织为网状结构,且两碳纤维固定连接。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树脂胶粘剂包括如下的组分:所述树脂胶粘剂包括如下的组分:环氧树脂300~600份、聚芳基乙炔树脂150~250份、乙酸乙烯酯150~200份、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50~300份、二乙烯三胺30~5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东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东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6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