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5209.3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6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1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新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11247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谟煜;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板 转子芯 旋转电机转子 磁体孔 轴向 轴向端 观察 钢板 分配 | ||
旋转电机转子包括具有磁体孔的转子芯、磁体、第1端板和第2端板。所述芯用钢板、各板是相同的材料。所述第1端板具有至少1个第1孔。所述第2端板具有至少1个第2孔。在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的一侧观察时,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与所述磁体孔内的所述磁体的轴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的所述一侧观察时,所述第1孔具有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所述第2孔不同的位置的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转子芯、插入于转子芯的磁体孔中的磁体、以及端板的旋转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以往,在构成旋转电机的旋转电机转子中,已知在转子芯的磁体孔中插入磁体而将磁体固定于转子芯的构成。
在日本特开2013-55775中记载了如下构成:通过层叠多个电磁钢板而形成转子芯,在形成于该转子芯的多个位置的轴向的孔(磁体孔)中插入作为永磁体的磁体。在上述的构成中,在转子芯的轴向两端配置端板。端板具有防止磁体从转子芯向轴向飞出的功能。端板由铝、铝合金等非磁性材料形成。在日本特开2013-55775中记载了通过由非磁性材料形成端板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磁体的轴向端部处的磁通的泄漏。
发明内容
如日本特开2013-55775所记载的构成那样,在端板采用非磁性材料的情况下,制造成本易于上升。另一方面认为:通过由与构成转子芯的钢板相同的材料的钢板形成端板,会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然而,在单纯地由这样的钢板形成端板的情况下,易于产生从磁体出来的磁通不朝向定子而向端板侧漏出的现象即磁通泄漏。若产生该磁通泄漏,则有可能产生从磁体出来的磁通经由端板而短路的磁通短路。产生磁通泄漏和磁通短路会成为贡献于旋转电机的转矩的磁通减少且损失增加的原因,所以,并不希望。在不使磁体与端板相对向的构成中,难以产生磁通泄漏,但在此情况下,无法抑制磁体从转子芯的孔内飞出。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转子在抑制制造成本且抑制磁体的磁通泄漏的同时提高防止磁体飞出的性能。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转子包括:转子芯,该转子芯包括层叠的多个芯用钢板并具有在旋转电机转子的轴向延伸的磁体孔;配置于所述磁体孔的磁体;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端面相邻地配置的第1端板;以及第2端板,该第2端板被层叠成与所述第1端板的与所述端面相邻的面相反的面相邻;所述芯用钢板、所述第1端板和所述第2端板是相同的材料;所述第1端板具有至少1个第1孔,并且所述第1端板在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的一侧观察时覆盖所述磁体孔内的所述磁体的轴向端面;所述第2端板具有至少1个第2孔;并且在从所述转子芯的轴向的所述一侧观察时,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与所述磁体孔内的所述磁体的轴向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所述第1孔具有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所述第2孔不同的位置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1端板和第2端板由与转子芯的钢板相同的材料的钢板形成,所以,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另外,由第1端板覆盖磁体的轴向端面,并且,能够由第1端板的第1孔抑制磁体的磁通泄漏。另外,将第2端板层叠于第1端板的外侧,在从轴向一侧观察时,第1孔和第2孔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不同的位置,所以,第1孔的至少一部分被堵住,并且能够由第2孔抑制第2端板处的磁体的磁通泄漏。另外,能够提高防止磁体飞出的性能。因此,能够在抑制制造成本且抑制磁体的磁通泄漏的同时提高防止磁体飞出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旋转电机转子中,所述转子芯可以包括树脂部,该树脂部配置于所述磁体孔与所述磁体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并在所述轴向延伸。在从所述轴向的一侧观察时,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可以与所述树脂部的轴向端面重叠;并且所述第1孔和所述第2孔与所述树脂部的轴向端面重叠的部分可以包括所述第1孔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与所述第2孔不同的位置的部分。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兼顾抑制在第1端板和第2端板中与树脂部相对向的部分流动的漏磁通以及抑制由树脂部的裂纹所带来的树脂飞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52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