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焊接机器人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2842.7 | 申请日: | 2018-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0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罗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盟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张艳梅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浴式汽化器 真空绝热管 液氮罐 自动焊接机器人 冷却机构 散热装置 手动阀门 一端连接 上端 冷却液 液氮泵 注入管 散热 液氮 冷却液注入口 氮气 安全可靠性 冷却液箱 一端设置 保温层 出气管 下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焊接机器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浴式汽化器、保温层、真空绝热管、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液氮罐,所述液氮罐上端设置有液氮注入管,所述液氮注入管上设置有第一手动阀门,所述液氮罐下端连接有所述真空绝热管,所述真空绝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浴式汽化器,所述水浴式汽化器位于冷却液箱内,所述水浴式汽化器的另一端连接氮气出气管,所述真空绝热管上靠近所述冷却液的一端设置有液氮泵,所述液氮泵和所述液氮罐之间设置有第二手动阀门,所述冷却液箱的上端设置有冷却液注入口。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冷却机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自动焊接机器人的散热,且散热速度快,安全可靠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焊接机器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工业和电子电气工业,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在生产中被大量采用。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使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均有所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制造业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移等现象的出现,也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
焊接机器人具有焊接质量稳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械、金属结构和兵器工业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各种形式的焊接加工领域。截止2005年,全世界在役工业机器人约为91.4万台,其中日本装备的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了50万台以上,成为“机器人王国”,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制造业中每万名雇员占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居世界前三位。近几年,全球机器人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仅2005 年就达12.1万台。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平均年增长率都超过40%,焊接机器人的增长率超过了60%;200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数量突破1400台,进口机器人数量超过9000台,其中绝大多数应用于焊接领域;2005年我国新增机器人数量超过了5000台,但仅占亚洲新增数量的6%,远小于韩国所占的15%,更远小于日本所占的 69%。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总量来说显然是不匹配的,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制造业自动化水平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的提高受到限制。
当前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焊接机器人的价格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一切预示着机器人应用及发展前景空间巨大。
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主要行业。汽车是焊接机器人的最大用户,也是最早的用户。早在20 世纪70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了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公司是我国最早引进焊接机器人的企业,1984 年起先后从KUKA 公司引进了3 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红旗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 年成功地将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并于1988 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20 世纪80 年代末和20 世纪90 年代初,德国大众公司分别与上海和一汽成立合资汽车厂生产轿车,虽然是国外的二手设备,但其焊接自动化程度和装备水平让我们认识到了与国外的巨大差距。随后二汽在货车及轻型车项目中都引进了焊接机器人。可以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技术引进和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的引进使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由原来的作坊式生产提高到规模化生产,同时使国外焊接机器人大量进入中国。由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繁荣,工程机械行业也成为较早引入焊接机器人的行业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盟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盟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8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金属丝栅网制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钢片双工位焊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