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2501.X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行驱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7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6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外壳 装置 以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断路器外壳,包括:所述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所述凸部排布形成从一圆心引出的若干辐射线条形状,其中,所述圆心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空间构成引弧跑道,所述引弧跑道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灭弧室。所述凸部排布形成并排的若干弧形线条形状,所述弧形线条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所述灭弧室。凸部增加了断路器外壳的厚度,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就可避免外壳被击穿,在大电流工况下可以同隔弧板一道实现隔弧功能。凸部还可进一步起到了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用户自身的用电安全,通常在供电系统中会装设断路器作为保护器件。在断路器分断过程中,触头区域具有极高的温度,热电流和电弧反射现象明显,一般在其临近区域设置隔弧板,避免电弧击穿断路器外壳。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无论是大电流还是小电流工况都需要设置隔弧板,制造成本较高,安装耗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断路器外壳也具备隔弧功能,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所述断路器外壳的内表面布设有若干间隔开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布设区域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
本技术方案,凸部一方面增加了断路器外壳的厚度及强度,在小电流工况下不需使用隔弧板就可避免外壳被击穿,在大电流工况下可以同隔弧板一道实现隔弧功能,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在动、静触头分断过程中,触头的表面温度剧增,并且在触头间的气隙形成高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能量波加速碰撞中性气体分子而使其游离,间隔开的凸部结构将其分割形成了部分串联的短弧,增大了电弧电阻,同时给了电弧进行疏导的通道,降低电弧的燃烧。
优选的,所述凸部排布形成从一圆心引出的若干辐射线条形状,其中,所述圆心临近静触头所在位置。
本技术方案,辐射线条从电弧产生的区域引出,与电弧的传导轨迹相适应,给了电弧进行疏导通道,可以避免电弧击穿外壳。
优选的,所述凸部之间的间隔形成的空间构成引弧跑道,所述引弧跑道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灭弧室。
本技术方案,凸部还进一步起到了将电弧引导至灭弧室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凸部排布形成并排的若干弧形线条形状,所述弧形线条的一端临近静触头,另一端临近所述灭弧室。
具体的,距离所述圆心越远,所述凸部的径向尺寸越大。
具体的,所述凸部为圆柱状结构。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可隔弧的断路器外壳,包括:
断路器基座,用于装设断路器的内部器件,以及,
断路器盖板,扣合在断路器基座上固定;其中,
所述凸部布设在所述断路器基座和/或所述断路器盖板上。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断路器的灭弧装置,包括:
所述的凸部,布设在断路器外壳上,
灭弧室,以及,
挡板,位于所述凸部布设区域的四周侧。
优选的,所述凸部上方叠设有隔弧板。
一种断路器,包括前述的断路器外壳或前述的灭弧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外壳、灭弧装置以及断路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行驱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行驱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