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根据人眼特性进行背光亮度调节的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2208.3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1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文锦松;艾金钦;刘海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5/10 | 分类号: | G09G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根据 特性 进行 背光 亮度 调节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根据人眼特性进行背光亮度调节的方法、装置和设备,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幕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图像信息和环境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和环境信息确定人眼特性信息。所述人眼特性信息与人眼可感知亮度变化的最小幅度有关。获取显示屏信息,根据所述显示屏信息、人眼特性信息和图像信息计算屏幕背光可降低比例,并根据所述比例确定屏幕像素亮度补偿值。根据所述屏幕背光可降低比例调整背光亮度,根据所述屏幕像素亮度补偿值调整屏幕像素亮度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图像背光亮度的动态调整方法、一种显示图像背光亮度的动态调整装置及一种可动态调整显示图像背光的移动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消费者在选择移动产品时,除了性能、外观等因素外,功耗(待机时长)也是重要的考量方面。而显示屏作为移动设备主要耗电设备之一,其节能技术便成为了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移动电子设备屏幕背光的调整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技术是背光自动亮度调节技术(Auto Brightness Technology),这一技术通过环境光和背光亮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背光进行调节,即当检测到环境光的亮度值后,直接将背光亮度调节为与该值对应的亮度值,调节之后的亮度值为当前环境光下人眼观看的最佳屏幕亮度。环境光亮度同背光亮度之间的直接映射关系是人为设定的。第二个部分是在第一部分调节之后背光亮度基础上进行的微调,目前技术主要为内容对应背光控制(Content Adapt iveBrightness Control,下称CABC)。CABC技术通过搭配光传感器,使主机端处理器获取环境光亮度信息,同时分析屏幕当前显示的内容,进而调整屏幕亮度,节省电量,以进一步降低背光,降低屏幕功耗。
然而上述CABC背光调控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在二次降背光时,难以确定最恰当的背光降低幅度。背光降低过多,光学补偿将不足以弥补画质损失,用户能明显感觉画质变暗;背光降低过少,则背光还有降低空间,导致电能浪费,减少电子设备待机时间,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屏背光亮度调整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设备和装置等,在不降低用户观看显示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屏幕背光亮度,从而达到不影响用户观看体验的同时更大幅度节能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屏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获取设备显示屏当前显示图像的图像信息和设备周边的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图像信息确定人眼特性信息,所述人眼特性信息与人眼可感知亮度变化的最小幅度有关。所述人眼可感知亮度变化的最小幅度具体是指,当亮度变化超出这一幅度时,人眼便能感觉到亮度的明显变化。获取显示当前图像的显示屏信息,根据所述显示屏信息、所述人眼特性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计算屏幕背光可降低比例,根据所述屏幕背光可降低比例确定屏幕像素亮度补偿比例,并根据所述像素亮度补偿比例确定所述图像光学补偿值。依据所述屏幕背光可降低比例降低屏幕背光亮度,依据所述图像光学补偿值调整所述图像的像素亮度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背光亮度调整方法通过在计算可降低背光比例时把人眼在不同环境光下对亮度变化感知的敏感度考虑进来,使得降低背光后的图像能通过图像光学补偿,把实际亮度降低幅度控制在人眼可感知的亮度降低最小变化幅度以内,从而达到降低背光而又不降低显示图像质量的目的,提升了用户体验。可选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的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确定人眼特性信息,具体可以实现为:调取人眼特性信息表,所述表中包含环境信息、图像信息和人眼特性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表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或实验数据确定,并预先存储在设备的存储器中。所述表也可以被预先存储在网络或其他外接存储设备中以供调取。将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带入到所述对应关系中,来查找与所述环境信息和所述图像信息对应的人眼特性信息。相比实时运算,这样的确定方式能够避免额外占用设备的运算处理资源,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2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