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分复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9666.1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8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张海泉;黄海芳;刘远;李京辉;叶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93 | 分类号: | G02B6/29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黄良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分复用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分复用器,包括入射光纤准直器、第一出射光纤准直器、第二出射光纤准直器、第三出射光纤准直器、第四出射光纤准直器以及用于将入射光纤准直器发出的光波分至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之间的波分复用模组,波分复用模组包括光学基板,光学基板的上设有与入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入射通道,光学基板的前侧设有反射片,光学基板的后侧设有第一滤波片、第二滤波片、第三滤波片以及第四滤波片,四个滤波片之间的间距小于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的间距,波分复用模组与出射光纤准直器之间设有位移棱镜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波分复用器在不改变常规准直器尺寸,通过位移棱镜使出光束与出射光纤准直器对应,不影响波分复用功能,减小尺寸,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讯领域,特别是一种波分复用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结构紧凑型1x4通道波分复用器的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光信号从左侧的准直器301进入,λ1光经介质薄膜滤波片302后从准直器308出光;λ2、λ3、λ4经介质薄膜滤波片302及反射元件306反射后,λ2从介质薄膜滤波片303出射,由准直器309耦合传输;λ3和λ4再由介质薄膜滤波片303及反射元件306反射,λ3从介质薄膜滤波片304出射,由准直器310耦合传输;最后λ4经介质薄膜滤波片304及反射元件306反射后,从介质薄膜滤波片305出射,由准直器311耦合传输,从而实现波分复用功能。
然而,为了让从波分复用组件分波出来的光能无障碍地耦合进准直器传输,传统紧凑型波分复用组件的介质薄膜型滤波片之间的间距需要足够大才能允许有足够的空间来固定准直器:第一种做法是,介质薄膜型滤波片之间的间距足够大,固定介质薄膜型滤波片的基板307也需要做的足够大,这样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并且介质薄膜型滤波片之间的间距越大,输入光束带来的角度误差越大,故介质薄膜型滤波片本身尺寸也需要做的更加大才能弥补误差带来的耦合损耗,材料成本再次增加;第二种做法是,减小准直器尺寸,而减小准直器尺寸也需要增加成本才能做的更小。因此,传统的波分复用器尺寸较大,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的波分复用器尺寸大和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波分复用器,可在保证不改变常规准直器的尺寸前提下,减小微型波分复用组件的尺寸,而不影响波分复用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波分复用器,包括入射光纤准直器、第一出射光纤准直器、第二出射光纤准直器、第三出射光纤准直器、第四出射光纤准直器以及用于将入射光纤准直器发出的光波分至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的波分复用模组,波分复用模组包括光学基板,光学基板上设有与入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入射通道,光学基板的前侧设有反射片,光学基板的后侧设有第一滤波片、第二滤波片、第三滤波片以及第四滤波片,四个滤波片之间的间距小于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的间距,波分复用模组与出射光纤准直器之间设有位移棱镜组,位移棱镜模组包括用于将穿过第一滤波片的光束位移至与第一出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第一位移棱镜和用于将穿过第三滤波片的光束位移至与第四出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第二位移棱镜。
一种波分复用器,包括入射光纤准直器、第一出射光纤准直器、第二出射光纤准直器、第三出射光纤准直器、第四出射光纤准直器以及用于将入射光纤准直器发出的光波分至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的波分复用模组,波分复用模组包括光学基板,光学基板上设有与入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入射通道,光学基板的前侧设有反射片,光学基板的后侧设有第一滤波片、第二滤波片、第三滤波片以及第四滤波片,四个滤波片之间的间距小于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的间距,波分复用模组与出射光纤准直器之间设有位移棱镜组,位移棱镜模组包括用于将穿过第二滤波片的光束位移至与第一出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第一位移棱镜和用于将穿过第四滤波片的光束位移至与第四出射光纤准直器对应的第二位移棱镜。
优选地,所述入射光纤准直器与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分别处于波分复用模组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入射光纤准直器与四个出射光纤准直器分别处于波分复用模组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北极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9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