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网络管理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9351.7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2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柯颋;邵华;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4 | 分类号: | H04W28/04;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传输 方法 基站 网络 管理 单元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网络管理单元。其中方法包括:所述基站确定参考帧结构;所述基站根据在帧周期中最后一个下行OFDM符号到第一参考点之间的间距,确定第一下行传输资源集合;其中,所述参考帧结构至少包括:参考帧的帧周期以及第一参考点。本发明的方案有效规避基站异构问题对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流程的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使得远端干扰回退更加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网络管理单元。
背景技术
远端基站干扰现象影响范围特别广(几百km),可能涉及多城市、多省份、乃至多国家之间的基站。不同城市、省份、乃至国家采用不同厂商的基站设备,如果没有标准化的远端干扰管理机制,异厂商协作将特别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规范了一种LTE网络中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的帧结构和图2所示的干扰回退方法,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机制主要包括2个步骤:
1)定位造成远端干扰的施扰基站;
2)通过人工方式调整施扰基站的帧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LTE网络将特殊子帧(S)默认配置成9:3:2的结构,即LTE的特殊子帧包括14个OS(OFDM symbol,OFDM符号的缩写),其中,#0-#8号OS配置成DL,#9-#11号OS配置成GP,剩下的#12-#13号OS配置成UL。
1)定位造成远端干扰的施扰基站
至少一个第一基站以1024个无线帧为第一周期(对应于10.24s),在第一周期内选择特定无线帧,不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用于发现和定位远端基站干扰源。
特别地,所述特定无线帧在第一周期内的偏移由所述第一基站的ID确定。因此,当第二基站侦听到第一参考信号时,结合第一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在第一周期内的偏移位置,就能反向推导出第一基站ID的部分属性。
具体的,在选中的无线帧中,第一基站固定在子帧1的DwPTS中的最后2个OS(对应于#7-#8号OS)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另一方面,第一基站需要在第一周期内的所有无线帧中尝试检测其他基站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以期发现并定位来自于其他基站的远端干扰。
特别地,第一基站在每个无线帧内的UpPTS和子帧2中共16个OS(对应于特殊子帧的#12-#13号OS,加上子帧2的所有OS)上侦听第二参考信号。
2)通过人工方式调整施扰基站的帧结构
第一基站一旦检测出某个第二参考信号,则将其上报给网管单元。
网管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参考信号所在无线帧在第一周期内的偏移位置,反向推导出第三基站的ID,其中,第三基站发送了第二参考信号。
后续通过人工方式将第三基站的特殊子帧改配成3:9:2的结构,即将LTE特殊子帧中#0-#2号OS配置成DL,#3-#11号OS配置成GP,剩下的#12-#13号OS配置成UL。
与默认的9:3:2帧结构相比,3:9:2的帧结构使用了更少的DL符号,因此有理由期待采用了3:9:2帧结构的基站的DL传输可以降低对其他远端基站的UL干扰。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LTE现网中采用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方法存在2个问题:
1.不够灵活:一旦定位出远端干扰基站,只能通过人工方式调制帧结构进行干扰回退;
2.性能损失大:干扰回退只能选择3:9:2的帧结构。与9:3:2相比,3:9:2损失了6个下行OFDM符号,下行传输性能损失较大。
针对上述不够灵活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基于广域SON管理的远端基站干扰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9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