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低含油蜡和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008464.5 | 申请日: | 2018-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3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管翠诗;王玉章;丁洛;蔡晨;陈国成;彭东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67/14 | 分类号: | C10G67/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含油 黏度 指数 基础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生产低含油蜡和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1)从费托合成产物中分离出馏程范围不小于350℃的馏分;(2)在脱油条件下,将馏程不小于350℃的馏分与脱油溶剂接触进行溶剂脱油,得到脱油蜡和蜡下油;(3)将蜡下油经可选的第一加氢精制、异构脱蜡以及第二加氢精制,得到基础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具有基础油收率高的特点,还能够同时生产高品质低含油蜡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费托合成产物为原料,同时生产低含油蜡和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天然气或煤、焦炭气化生产的合成气为原料,采用费托合成方法生产的链状碳氢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凝固点较高,称为费托合成蜡。
费托合成蜡经再加工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例如,US5834522公开了一种以费托合成产物为原料,经加氢异构工艺生产基础油的方法,该技术首先将费托合成产物经加氢异构装置,发生异构反应后,生成产物再经蒸馏切割生产不同黏度的润滑油基础油。又如EP0323092公开了一种费托合成蜡加氢异构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费托合成蜡经较为苛刻的加氢精制反应,加氢精制产物再经在氟化的VIII族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的异构反应,生产富含异构烷烃的润滑油基础油。再如CN101230290B公开了一种以费托合成蜡为原料,生产溶剂油、润滑油基础油和重质蜡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费托合成蜡进行加氢精制,加氢精制油经蒸馏切割分离为轻组分和重组分,轻组分经加氢异构反应,生产润滑油基础油,重组分经加氢精制,生产重质蜡。
石油蜡一般是由石蜡基原油的减压馏分油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脱油工艺生产得到的。石油蜡的主要成分为正构烷烃,也含有一定量带少量支链的烷烃和带长侧链的环烷烃。石油蜡的主要纯度指标是含油量,根据含油量的高低,石油蜡被分为全精炼石蜡、半精炼石蜡,其中,全精炼石蜡含油量不高于0.8重量%,半精炼石蜡含油量不高于2重量%。石油蜡主要用于调合生产蜡烛、蜡笔、复写纸、汽车防护蜡和橡胶防护蜡等。
随着石蜡基原油资源的减少,生产高品质石油蜡难度增加,产量降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煤气化产业的发展,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经费托反应可以生产高碳数链状烷烃,也就是费托合成蜡。费托合成蜡一般作为裂化原料生产燃料油,或经加氢异构工艺生产基础油。由于费托合成蜡中高凝点正构烷烃含量较高,在生产以低倾点异构烷烃为主的润滑油基础油时,需要深度裂化转化,导致基础油收率较低,技术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采用费托合成产物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时存在产品收率低,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时生产低含油蜡和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方法,该方法可提高异构脱蜡基础油收率,进而提升费托合成产物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尽管US5834522公开了以费托合成蜡为原料,经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但因费托合成蜡主要以高凝固点的正构烷烃为主,需要进行较为苛刻的异构化反应,才能使得产品倾点满足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导致原料深度裂化,产品收率较低,经济效益差。
基于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低含油蜡和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1)从费托合成产物中分离出馏程范围不小于350℃的馏分;
(2)在脱油条件下,将馏程不小于350℃的馏分与脱油溶剂接触进行溶剂脱油,得到脱油蜡和蜡下油;
(3)将蜡下油经可选的第一加氢精制、异构脱蜡以及第二加氢精制,得到基础油。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从费托合成产物中分离出馏程大于350℃的宽馏分或窄馏分,进行溶剂脱油,去除低倾点蜡下油组分的脱油蜡为低含油蜡产品,蜡下油组分作为基础油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的原料,生产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由于低倾点蜡下油组分富含异构烷烃,不需深度转化即可达到润滑油基础油的倾点要求,得到高黏度指数基础油。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仅具有基础油收率高的特点,还能够同时生产高品质低含油蜡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8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