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轴流式脱粒的机械伺服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6026.5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3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萨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12/58 | 分类号: | A01F12/58;A01F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 伺服反馈控制 滚筒壳体 伺服控制 脱粒过程 轴流式 转动 电机带动传动轴 动态平衡状态 轴流式脱粒机 动力控制 反馈控制 人力成本 最大负载 作业过程 作业效果 操纵杆 不均匀 击碎棒 投料量 导料 联动 损毁 外部 保证 | ||
用于轴流式脱粒的机械伺服控制方法,采用带有伺服反馈控制功能的轴流式脱粒机实施脱粒作业,利用重力起自然导料作用,有效降低电力和人力成本;同时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滚筒壳体旋转,由设置在滚筒壳体上三道击碎棒转动进而实现脱粒作业,且在脱粒作业过程中脱粒的力度可根据需要调整,调整后的作业最大负载力度由作业部分与伺服反馈控制机构联动,以实现在整个脱粒过程中的一致性,有效降低因脱粒力度不均匀而导致脱粒后的种子被损毁,且随着外部投料量的变化,整个伺服反馈控制机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有效保证整体的脱粒作业效果;在脱粒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动力控制操纵杆为伺服反馈控制机构提供反馈控制动力以避免异常进一步扩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粒机械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轴流式脱粒的机械伺服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粮食种植大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能够从事粮食收割脱粒的劳动力越来越少,需要借助脱粒机械辅助收获粮食。虽然有联合收割机,但在山区高原地带,受地形限制,依然须采用独立的脱粒作业方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脱粒机械种类繁多,其结构也各不相同,尽管外部投料结构不断变化,但脱粒核心部分依旧未有较大的改进,脱粒结构相对固定,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更不能根据实时工况实现自适应调整,以达到脱粒工况的动态平衡状态,进而达到脱粒效果的一致性。传统的脱粒方式一方面导致脱粒不彻底,且由于机器本身的局限性,为了不将剩余籽粒浪费,只能通过人工再次进行脱粒,无形中增加人工劳动强度,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脱粒工作变为前部分为机械化,后部分为人工化;同时在实际脱粒过程中因脱粒力度不均匀,轻者导致破壳,不利于后期存储,重者导致壳内可食用部分开裂,甚至粉碎,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影响食用;而对于要求较高的育种,将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另在脱粒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或事故时,传统脱粒机只能通过关闭动力源停止作业,不论是电机还是发动机,都易造成极大的能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轴流式脱粒的机械伺服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用于轴流式脱粒的机械伺服控制方法,采用带有伺服反馈控制功能的轴流式脱粒机实施脱粒作业,首先改变带有伺服反馈控制功能的轴流式脱粒机的第一调整垫片厚度以调整第四浮动弹簧的预紧力,旋转第二浮动弹簧座调节第一浮动弹簧和第五浮动弹簧的预紧力,改变第二调整垫片的厚度以调整第三浮动弹簧的预紧力,再旋转第三浮动弹簧座调节第二浮动弹簧的预紧力,且第一浮动弹簧、第四浮动弹簧及第五浮动弹簧预紧力的总合力等于第二浮动弹簧和第三浮动弹簧的预紧力加相关被支撑件重力的总合力,调整完第二浮动弹簧座和第三浮动弹簧座的位置给定预紧力后,通过第二锁紧螺母锁紧第二浮动弹簧座,第一锁紧螺母锁紧第三浮动弹簧座;再调节上控制弹簧座与下控制弹簧座的旋合量以调整第六浮动弹簧的预紧力,且该预紧力大于所支撑的相关部件重力总和,待调整完上控制弹簧座和下控制弹簧座的位置给定预紧力后,通过第三锁紧螺母锁紧下控制弹簧座相对上控制弹簧座的位置;再调节第六挡圈和第四调整垫片的厚度进而调整传动控制花键套相对动力控制操纵杆的位置;旋转调高螺母调整传动控制花键轴和传动控制花键套的花键配合长度,以控制系统的自控动力切断和啮合传动,待调整好传动控制花键轴和传动控制花键套位置后通过调高拼紧螺母锁紧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萨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萨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6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