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05602.4 | 申请日: | 2018-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杜美红;李静雯;刘清珺;赵瑞雪;万宇平;吴小胜;冯月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21/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严政;刘依云 |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磁珠 目标菌 待测样品 快速检测微生物 液体形式 复合体 聚集物 重悬液 化学发光检测 微生物检测 准确检测 混合物 磁分离 前处理 重悬 去除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以得到pH值为6.4‑7.4的液体形式的待测样品;2)将免疫磁珠与所述液体形式的待测样品混合,混合的条件使得当待测样品中存在目标菌时,免疫磁珠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菌,以得到含有免疫磁珠‑目标菌复合体的混合物;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后的物料进行第一磁分离,以得到含有所述免疫磁珠‑目标菌复合体的第一聚集物,并去除未结合在免疫磁珠上的物质;4)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聚集物进行重悬,以得到重悬液;5)将步骤4)得到的重悬液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本发明实现了对样品中的目标菌进行快速、准确检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特别是(非诊断目的地)检测样品中痕量微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食源性微生物致病菌有效的监测对于食品质量控制和监管尤为重要。针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如寄生虫),传统的检测方法为分离培养法。分离培养需要前增菌、生化鉴定或血清学鉴定,整个检测过程需要2-3天甚至5-6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检测过程中所需的培养基准备、平板培养、菌落计数、生化鉴定等使得检测任务劳动强度大,耗时,不能及时、快速评价食品中微生物的安全性,不利于监管部门对问题食品的快速反应。传统检测病原微生物方法步骤多,所需时间长,速度慢,难以适应食品快速流通检测的需要。食源性致病菌的实际检测普遍面临复杂食品成分、高浓度杂菌的干扰,准确检出含量低且分布不均匀的目标菌的技术瓶颈。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克罗诺杆菌的数量一般较少(小于10CFU/g)且占样品中全部微生物的比例较小(一般小于1%,国家标准允许103-105CFU/g的非致病微生物存在于食品中)。然而,现有的检测微生物(特别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克罗诺杆菌等)的方法的检出限往往较高,且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检测结果。例如,目前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的检出限一般为105-106CFU/mL。
因此,十分有必要寻找新的快速、准确且具有较低的检出限的检测样品(特别是食品样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非诊断目的)检测微生物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时,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目标菌,并且检出限较低,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漏检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诊断目的地)快速检测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以得到pH值为6.4-7.4的液体形式的处理后样品;
(2)将免疫磁珠与所述液体形式的处理后样品混合,混合的条件使得当待测样品中存在目标菌时,免疫磁珠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菌,以得到含有免疫磁珠-目标菌复合体的混合物;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后的物料进行第一磁分离,以得到含有所述免疫磁珠-目标菌复合体的第一聚集物,并去除未结合在免疫磁珠上的物质;
(4)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聚集物进行第一重悬,以得到第一重悬液;或
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聚集物依次进行增菌培养和第二磁分离,并将第二磁分离得到的第二聚集物进行第二重悬,以得到第二重悬液;
(5)将步骤(4)得到的第一重悬液或第二重悬液进行化学发光检测,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目标菌的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56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