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银纳米溶胶修饰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2767.6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7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邹强;莫申童;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修饰 银纳米颗粒 银纳米溶胶 表面改性 纳米颗粒 实心光纤 银溶胶 检测 清洗 超声波清洗器 氢氟酸溶液 表面清洁 光纤表面 厚度控制 清洁光纤 清洗干燥 去离子水 时间控制 无水乙醇 提拉 制备 光纤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银纳米溶胶修饰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其制备包括如下步骤:(1)将实心光纤在超声波清洗器中用无水乙醇进行表面清洁后清洗干燥;(2)将步骤(1)获得的清洁光纤放置在配置好的氢氟酸溶液中,进行表面改性后清洗干净并自然干燥;(3)将步骤(2)中经表面改性的光纤放置在纳米颗粒的银溶胶中,匀速向上提拉实心光纤,纳米颗粒的银溶胶处理时间控制在30s,使得银纳米颗粒厚度控制在20~30nm;(4)将步骤(3)中获得的纤维用去离子水清洗,并自然干燥,即获得银纳米颗粒修饰光纤表面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拉曼增强材料表面修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银纳米溶胶修饰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
背景技术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先后合成出多种功能先进、性能突出的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并把功能材料的研究领域深入到对材料在原子、分子级别上进行组装的程度,开辟了纳米材料研究的新领域。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很多,但想获得很少团聚或没有团聚的纳米级粉末却很不容易。因为纳米粒子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要获得稳定而不发生团聚的纳米粒子,必须在制备或分散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表面修饰对于纳米粒子的制备、改性和保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4年,Fleishmann等人首次证实:当吸附在粗糙的Ag电极表面后,吡啶单的拉曼信号强度比同浓度溶液强很多(Raman spectra of pyndine adsorbed at a silverelectrode,Chem.Phys.Lett.1974,26,163-166)。这种因表面效应引起的拉曼增强后被普遍称为表面拉曼散射增强(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效应。
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2O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材料会议提出了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工程新概念,即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纳米粒子表面的结构和状态,赋予粒子新的机能,并使其物性(如粒度、流动性、电气特性等)得到改善,实现人们对纳米粒子表面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银纳米溶胶修饰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该制备方法基于电化学原理,而且所选的反应试剂、浓度和时间能够对实心光纤表面进行最好的修饰改性,使得纳米粒子和纤维结合更为牢靠的同时,能够提高对探针分子的吸附作用,增强生物信息的拉曼检测信号,可提高增强强度及纤维的重复性。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银纳米溶胶修饰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实心光纤在超声波清洗器中用无水乙醇进行表面清洁后清洗干燥;
(2)将步骤(1)获得的清洁光纤放置在配置好的氢氟酸溶液中,进行表面改性后清洗干净并自然干燥;
(3)将步骤(2)中经表面改性的光纤放置在纳米颗粒的银溶胶中,匀速向上提拉实心光纤,纳米颗粒的银溶胶处理时间控制在30s,使得银纳米颗粒厚度控制在20~30nm;
(4)将步骤(3)中获得的纤维用去离子水清洗,并自然干燥,即获得银纳米颗粒修饰光纤表面的人体IgG蛋白检测SERS纤维。
优选地,步骤(2)中表面修饰过程需稀释氢氟酸溶液的浓度,稀释浓度为5~10%,反应时间为10~15min。
本发明采用电化学方法,方法简单,有效避免了颗粒团聚问题;所使用的表面修饰改性浓度和时间作为最佳的优化条件,能够提高对探针分子的吸附性能;所制备的拉曼增强型生物检测纤维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案例4制备的拉曼增强型纤维对浓度为0.75mg/mL的人体IgG蛋白的拉曼光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2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