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2353.3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05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及其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器体、与所述器体连通的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具有伸入所述器体内部的进口管段,所述出口管具有伸入所述器体内部的出口管段,所述出口管段具有进口端部;还包括用于除去流体中油雾的油雾分离组件,所述油雾分离组件包括吸附元件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将所述吸附元件安装于所述进口端部。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和吸附分离两种作用实现气态制冷剂与油滴的分离,从而大大提高该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其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油分离器一般用于中型及大型制冷系统中,安装于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用于分离气态制冷剂和油滴。该油分离器主要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回油管,其中,进口管与压缩机的出口管相连,用于将压缩机中含有油滴的气态制冷剂通入油分离器中,出口管与冷凝器的入口管相连,在该油分离器中分离油滴后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出口管进入冷凝器,回油管与压缩机的回油管相连,分离后油分离器中的油滴通过回油管回到压缩机。
在制冷系统中,当冷凝器中的气态制冷剂混合有油滴时,该油滴会影响冷凝器的换热效果,因此,气态制冷剂从压缩机排出进入冷凝器之前,需要经过该油气分离器除去其中的润滑油。为了保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需尽量提高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效果。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设计一种油分离器以对气液混合冷媒进行更好的分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器体、与所述器体连通的进口管以及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具有伸入所述器体内部的进口管段,所述出口管具有伸入所述器体内部的出口管段,所述出口管段具有进口端部;
还包括油雾分离组件,所述油雾分离组件包括吸附元件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将所述吸附元件安装于所述进口端部。
本发明的油分离器中,流体从进口管段排出后,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初步分离,且分离后的流体进入出口管的出口管段之前,还能够通过固定于出口管段的进口端部的油雾分离组件实现进一步吸附分离,且吸附分离除能够体积较大的油滴外,对体积较小的油滴同样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因此,本发明中的油分离器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和吸附分离两种作用实现气态制冷剂与油滴的分离,从而提高该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
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连接的挡网部和过滤元件,所述吸附元件位于二者围成的空腔内,所述挡网部与所述进口端部固定。
所述进口端部为扩口部,所述油分离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进口端部和所述挡网部固定的网箍,所述网箍具有容纳槽,所述挡网部压配装入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挡网部的高度H1小于所述网箍的高度H2,所述进口端部的高度H3与所述网箍的高度H2相匹配。
所述进口管段包括出口端部,所述出口端部为斜切口结构,所述器体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出口端部靠近所述器体内壁,或靠近所述端盖,或靠近所述器体端部。
所述出口端部为向下倾斜的斜切口结构。
所述器体上端设有端盖,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固定于所述端盖,所述进口管段为弯曲部,且位于所述进口端部上方。
所述器体的上端封闭,形成所述油分离器的顶部,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固定于所述顶部,所述进口管段为弯曲部,且位于所述进口端部上方。
所述出口管段具有至少一个弯折段和至少两个直段,所述弯折段位于相邻所述直段之间。
所述器体上端设有端盖,所述进口管与所述器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出口管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进口管段为弯曲部,且位于所述进口端部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23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