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01647.4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8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祥;宋绍江;胡祖志;孟玉宇;赵文举;许士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地 电磁 数据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采集的三维大地电磁数据,对所述三维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操作,得到三维电阻率数据体;对所述三维电阻率数据体的第一剖面电阻率数据进行取对数运算,并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剖面数据;对所述网格剖面数据进行第一频率域位场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滤波;对所述滤波的结果进行第二频率域位场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剖面数据,从所述目标网格剖面数据中筛选出低阻电磁数据,即为低阻薄层弱信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可以实现对低阻薄层的识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大地电磁法是一种常规勘探方式。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导体中具有不同趋肤深度的原理,在地表测量由高频至低频的地球电磁响应序列,经过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来获得大地由浅至深的电性结构。大地电磁法优于不需要人工场源激发、电磁波对高阻岩层的穿透能力强、对低电阻率地层的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在数据处理阶段,通常可以对大地电磁勘探数据中的电阻率进行反演操作,对得到的反演结果进行低阻层追踪和地层结构解释。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这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在低阻层厚度大(例如,厚度为300米以上),电阻率差异大的地区一般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火山岩盆地、火山岩储层目标地区的低阻薄层(例如,厚度小于200米)则通常无法识别。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低阻薄层的识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采集的三维大地电磁数据,对所述三维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操作,得到三维电阻率数据体;
对所述三维电阻率数据体的第一剖面电阻率数据进行取对数运算,并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剖面数据;
对所述网格剖面数据进行第一频率域位场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滤波;
对所述滤波的结果进行第二频率域位场处理,得到目标网格剖面数据,从所述目标网格剖面数据中筛选出低阻电磁数据,即为低阻薄层弱信息。
优选方案中,所述对三维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操作,采用共轭梯度法实现。
优选方案中,所述对三维大地电磁数据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操作时,反演模型的地下空间网格深度方向的间距小于或等于低阻薄层的厚度。
优选方案中,所述网格化处理时,所述第一剖面测线方向上的网格间距与所述反演模型的地下空间网格深度方向的间距相同。
优选方案中,所述网格化处理采用克里金网格法实现。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频率域位场处理包括:垂直二次导数运算。
优选方案中,所述滤波包括:设置节点数为n乘以n个的滤波窗口,为所述滤波窗口的 n乘以n个节点设置权重,利用所述设置了权重的滤波窗口进行滤波;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 3的奇数。
优选方案中,当n为3时,所述为所述滤波窗口的n乘以n个节点设置权重包括:设置所述滤波窗口的中心节点的权重为4/12,设置其他节点的权重为1/12。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频率域位场处理包括:垂直二次导数运算。
一种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装置,包括:反演单元、网格化单元、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16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