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柔性锥体海洋平台结构抗冰性能的破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1063.7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8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季顺迎;龙雪;刘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条 抗冰 破冰装置 海洋平台结构 锥体桩 棱条 柔性锥体 挤压破碎 加工方便 加固位置 结构振动 均匀焊接 人工成本 水线位置 直径确定 锥体结构 作用过程 冰压力 冰载荷 减小 竖直 生产成本 装配 改进 节约 制造 | ||
本发明属于海洋平台结构技术领域,一种改进柔性锥体海洋平台结构抗冰性能的破冰装置,在原有锥体桩腿的表面、沿竖直方向安装有棱条型抗冰结构。所述的棱条型抗冰结构由三角形截面的钢条构成。所述的钢条的截面尺寸根据锥体桩腿的直径确定,钢条的长度和加固位置由水线位置确定。所述的钢条按照圆周上每20度一根均匀焊接于锥体桩腿表面,共18根共同棱条型抗冰结构。该破冰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冰与锥体结构作用过程中局部持续冰压力的形成,从而减小挤压破碎产生冰载荷和结构振动。该破冰装置具有制造加工方便和装配简单的特点,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平台结构技术领域,涉及针一种对固定式海洋平台结构的抗冰性能改进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加装棱条型破冰装置对锥体桩腿抗冰性能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冰区的油气开发过程中,海冰作为主要的环境荷载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冰区海洋平台结构的抗冰性能,需要综合考虑海冰参数的影响,例如冰的类型、冰与结构作用时的破坏模式及冰荷载情况等。在海冰与锥体结构相互过程中,海冰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弯曲破碎。与挤压破碎相比,弯曲破碎的海冰具有较低冰载荷。因此,破冰锥体结构在提高锥体结构的抗冰性能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是锥体结构的破冰效果同时受到锥角和锥体直径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锥体的冰载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破碎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可能引起结构的冰激振动。海洋平台结构的振动对生产作业和人员安全都造成严重影响。
本发明针对锥体结构抗冰性能的不足,设计一种新型的棱条型抗冰装置,有效改善锥体结构冰激振动特点,提高结构的破冰性能。
发明内容
为柔性锥体海洋平台结构建立合理可行的抗冰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棱条型破冰装置,加装在锥体桩腿结构的水平面附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海洋平台结构中锥体桩腿破冰性能的破冰装置,在原有锥体桩腿的表面、沿竖直方向安装有棱条型抗冰结构。
所述的棱条型抗冰结构由三角形截面的钢条构成。
所述的钢条的截面尺寸根据锥体桩腿的直径确定,钢条的长度和加固位置由水线位置确定。
所述的钢条按照圆周上每20度一根均匀焊接于锥体桩腿表面,共18根共同棱条型抗冰结构。
海冰与锥体桩腿相互作用时以弯曲破坏为主,冰载荷表现为明显的周期性。周期性的载荷造成平台结构的冰激振动,当振动严重时可威胁到平台结构和人员安全。针对冰的破碎特点,通过冰的压缩试验分析了冰与结构接触面形状的影响。试验证明在压板上增加不同形状的均匀分布的凸起使得冰与结构接触面变为非光滑平面,得到的冰的破坏模式和冰载荷形式变化明显。结果表明接触面上的凸起可以有效防止冰与结构作用过程中高压区的产生,降低冰载荷并减小结构振动的产生。其中接触面上凸起形状为金字塔型时,海冰与结构作用的高压区明显消失,降低冰载荷和冰激振动的效果最为明显。当该理论应用于真实海洋平台结构时,应综合考虑凹凸接触面对海冰破冰模式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海洋环境。海冰与海洋平台结构作用后破碎成粉末后若未被及时清除会再次冻结,甚至会影响结构的外形,导致冰载荷变化。为消除这一影响,本发明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钢条材料,均匀布置在桩腿表面,并将该钢条组合称为棱条型破冰装置。该装置的目的在于抵消冰与锥体结构作用产生的高压区所形成的持续较高冰载荷和结构振动的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破冰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冰与锥体结构作用过程中局部持续冰压力的形成,从而减小挤压破碎产生冰载荷和结构振动。
2、该破冰装置具有制造加工方便和装配简单的特点,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3、本发明为海洋平台结构的破冰结构外形构造上提供新思路。在该设计思路的指导下,关于不同棱条形状、尺寸和分布规律下的抗冰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讨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10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垃圾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探机探杆夹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