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变频器多机并联岸电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000874.5 | 申请日: | 2018-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5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林;陈万燕;郭仕友;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变频器 信号调制 主控制板 人机界面 岸电电源 多机并联 交流高压电源 人机界面设置 串行通讯线 抗干扰能力 输出同相位 多级串联 功率单元 光纤传输 光纤通讯 频率产生 通讯距离 触摸屏 调制波 同频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变频器多机并联岸电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由人机界面(触摸屏)、信号调制板、多台高压变频器及其主控制板组成。人机界面与信号调制板采用串行通讯线连接,信号调制板根据人机界面设置电压、频率产生调制波数据,然后经过多路单膜光纤传输给各套高压变频器主控制板,主控制板经多组光纤通讯传送给高压变频器三相多级串联功率单元,多台高压变频器最终输出同相位、同频率、同幅值的交流高压电源。该控制方法各台高压变频器相互独立,无主从之分,不受通讯距离的限制,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岸电电源,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变频器多机并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是为了远距离高质量的传输网络信号来使用的,光在单模光纤中是沿着直线进行传播,无反射,所以其传播距离非常远。触摸液晶屏被用作人机界面显示器,人机界面的用户界面能更好地反映出设备和流程的状态,并通过视觉和触摸的效果,带给客户更直观的感受。人机界面作为产品是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变频器、直流调速器、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利用显示屏显示,通过输入单元(如触摸屏、键盘、鼠标等)写入工作参数或输入操作命令,实现人与机器信息交互的数字设备,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多机并联岸电电源系统解决了单机最大容量受电力电子器件、散热技术和成本限制的问题,具有效率高、容量配置灵活的特点。并联运行对输出电压同步性要求很高,若不同步会引起环流,输出电流不均等问题, 严重时或损坏设备,这对协调同步控制系统要求高,现有技术控制算法复杂,不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多台高压变频器并联运行岸电电源装置,容量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启动高压变频器的数量来灵活配置,解决单机最大容量受电力电子器件、散热技术和成本限制的问题。
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多台高压变频器并联运行岸电电源的控制方法, 采用故障冗余设计方式,保证不影响岸电船舶系统的运行,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对于本发明高压变频器多机并联岸电电源装置来说,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加以解决的:该装置包括显控人机界面的触摸屏,信号调制板和多台高压变频器及其主控制板。所述人机界面与信号调制板采用串行通讯线连接,信号调制板与高压变频器主控制板采用单膜光纤通讯连接。
进一步岸电电源电压及频率通过人机界面设置,人机界面将设置数据发送给信号调制板, 信号调制板通过单膜光纤分别给n台高压变频器主控制板发送调制波、控制数据,并保持数据同步发送给每套高压变频器的主控制板,主控制板参考同一调制波数据采用移相载波调制技术,产生多组SPWM调制数据通过光纤发送给三相多级串联的功率单元,最终每套高压变频器输出同幅值、同相位、同频率的高压电源,并联形成岸电电源供电母线。
进一步的是,触摸屏具有监视功能,各套高压变频器主控制板将采集到的电压、电流、故障、报警等数据,通过单膜光纤反馈给信号调制板,信号调制板通过RS485通讯传给触摸屏显示。
再进一步的是,具有运行自动锁定参数设置功能,防止运行过程中的误操作,需通过解锁才能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 当某台变频器出现问题后自动退出,其他变频器保持正常运行。
对于本发明高压变频器多机并联岸电电源的控制方法来说,上述技术问题是这样加以解决的:
(1)各高压变频器系统得电,在触摸屏中选择需启动的设备,然后对应设备输入、输出断路器,在触摸屏中设置合闸信号,给各变频器系统中发合闸信号,将各对应的断路器合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0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