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员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90001101.8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9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A.克里克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B60R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2)的人员保护装置,其具有位于车辆(2)的前侧面(4)上的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7)前的前裙板(6),其中,所述前裙板(6)可释放地具有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7)。为了在这种人员保护装置中实现对出事故的人员的可靠的保护,所述前裙板(6)具有两件式的、C形的框架(8),所述框架具有张开的、柔性的罩盖物(12),并且两件式的框架(8)的上部的框架件(8a)固定地并且两件式的框架(8)的下部的框架件(8b)在所述车辆(1)的相对前侧面(4)向后偏置的区域中铰接地与上部的框架件(8a)或车辆(1)连接。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人员保护装置,其具有位于车辆前侧面上的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前的前裙板,其中,所述前裙板可释放地具有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
这类人员保护装置已为人所知。它们主要被用在有轨电车运行中并且用于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对行人的被动保护。前裙板较远地往下拉,以便防止躺在地面上的人员在被碾过的情况下陷入有轨电车下方。然而必须考虑的是,离地间隙在有轨电车的凹凸不平的行驶(Kuppen-Wannen-Fahrt)中不允许受损。这最终导致,根据路段轮廓情况不能排除从人员身上碾过的可能性,因为前裙板与路段轮廓之间产生间隙。
为了应对这一点,人们已经用附加的元件、例如气囊封闭该间隙,但这点带来自身很大的问题;如此由于易受干扰的传感装置可能出现错误触发、太晚地识别或不识别。此外这些附加元件相对较贵。
此外,已知的前裙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薄铝板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圆整设置锋利的棱边,这引起制造费用增加。
此外,车辆前侧面上的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例如接合器必须设计为可手动或自动折叠,以便当两个车辆要彼此连接时接合器在运行中可释放。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前裙板,该前裙板的特征在于对出事故的人员的可靠的保护。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在前述类型的人员保护装置中,按照本实用新型,前裙板具有两件式的、C形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张开的、柔性的罩盖物,并且两件式的框架的上部的框架件固定地并且两件式的框架的下部的框架件在相对前侧面向后偏置的区域中铰接地与上部的框架件或车辆连接。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前裙板的主要优点在于,所述罩盖物由于其在框架中张开设计得非常软,从而该罩盖物在与出事故的人员碰撞的情况下像捕捉布(Fangtuch)那样起作用并且轻柔地容纳人员。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人员保护装置的另一优点在于,该人员保护装置在其制造费用方面是有利的。
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前裙板中,上部和下部的框架件以有利的方式与车辆前侧面的轮廓相配,以便通过前裙板自身预防受伤危险。此外,由此产生一种结构形式,在该结构形式中,出事故的人员尽可能轻柔地被向侧方推开,如同有轨电车在前侧面上的形状设计此外也能够实现的那样。
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人员保护装置中,上部和下部的框架件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设计。因此,出于成本原因有利的是,上部的框架件直接与车辆的前部连接或集成在车辆的前部中。
此外,业已证明有利的是,在按照本实用新型人员保护装置中,在上部和下部的框架件之间存在弹簧加载的张紧装置,因为由此防止下部的框架件连同张开的罩盖物的无意地向上翻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弹簧加载的张紧装置,具有张开的罩盖物的框架能够比固定安装的前裙板更低地往下拉,因为即使在车辆极低地行驶和随之出现的框架着地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框架的自主屈服。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人员保护装置也在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的可释放性方面在如下情况中是有利的,即,有调节器作用于下部的支撑装置,会带来受伤危险的元件能借助该调节器被释放。所述调节器可以由用于将框架向上翻转的把手构成或由电气的驱动装置构成,以便将前裙板合拢并且能够实现到例如车辆前侧面上的接合器的通道。
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人员保护装置中,此外有利的是,罩盖物是塑料纤维增强的,以便耐用地构造罩盖物。也可以考虑其它方式增强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1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